2017-07-10 08:22:00 来源:新华社 说两句 分享到:
这是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题:第一所正规部队医院:小井红军医院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就创建了小井红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苑洪山说,“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所正规医院。”
小井红军医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卫生队。
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进行“三湾改编”时,考虑到许多受伤官兵急需医治,加上部队疟疾流行,决定在第一团成立卫生队。
卫生队刚成立时,仅有医务人员4名,看护班和担架班各10余人。
到达井冈山后,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在第一团卫生队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茅坪医务所,既为军用,也供民用。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后,队伍不断壮大,打仗越来越频繁,伤病员数量也越来越多,又建立了大井医务所。
但是,有时伤病员会突然增至数百人,原有的茅坪、大井医务所已无法满足需求。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红军伤病的诸多困难:“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及其他原因,病的很多……药品及医生之缺乏,问题很大。”
1928年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已由茅坪转向茨坪,茨坪成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红四军军委决定在茨坪建立“红光医院”,后来改名为“小井红军医院”。
建医院面临最大困难是经费紧张,红四军在部队中开展了捐款活动,捐献的钱主要来自红军干部、战士平时发的零用钱和从5分钱菜金中节省下来的“伙食尾子”,募捐完全自愿,一共捐献了大洋1000元。
开国少将龙开富,井冈山时期曾担任毛泽东的挑夫。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们还在山上(小井)建了红军医院,是战士们自己动手建的,我也参加过扛木头的劳动。”
医院是一幢完全由木头架起来的两层楼房,共32间房间,约9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位伤员。医院设立了院部,院长是曹鑅,党代表是萧光球;医院党总支成立后,曾志任书记。院部下面设医务室,有近10名医生,包括西医、中医。
由于井冈山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小井红军医院里的医生、药材和医疗器械严重缺乏,连最起码的麻醉药品、碘酒、盐水与酒精也时常供应不及。伤病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忍受极大的痛苦。
尽管条件极其艰苦,但红军医院仍收治了很多俘虏兵。时任红军医院护士的肖明曾回忆说:“部队打仗时,医院的医生、担架排就随部队上前线救护伤员,国民党的俘虏兵受了伤的,我们也给他治疗。”
记者曾先后多次访问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每一次,都被人民军队第一所正规医院最后的悲壮所感动。
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摆脱敌人的包围,红四军前委决定实施“围魏救赵”的策略,只留一小部分部队守山,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
井冈山最后失守。一天夜里,国民党军队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落入敌手。
敌人对我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忠贞不屈,最后全部英勇就义,医院也被烧毁。
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附近的稻田中。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还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碑。(梅世雄、毛俊)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