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专题策划 > 建党95周年 > 将帅风采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刘伯承元帅智斗日军:三天内同一战法两次大捷

2016-04-07 18:22: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原文配图:刘伯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谋略水平影响整个战局,决定战争走向。

   古往今来,但凡治军有方、深谙用兵之道的将帅,都把精谋略、出奇兵奉为上策。

   诸葛亮凭“空城计”不战而胜;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韩信“背水列阵”奇袭赵营。

   不独古代将领,我军1614位开国将帅,也是因为有勇有谋、能打能冲,所以党史留名、光照后人。

   人称“军神”的刘伯承元帅,敢于出奇制胜。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率129师在山西平定七亘村智斗日军。战斗中,刘伯承师长打破思维惯性,“反常”用兵,三日之内,在同一地点,利用同一战法,连续取得两次大捷,堪称抗战中的经典战例。

   “常胜将军”粟裕,精于谋略,善于示形,敢打危险之仗。1947年2月,将军指挥莱芜战役,在运动中歼敌7万余人。可接下来的孟良崮战役,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一改往常寻歼弱敌、侧翼之敌或孤立之敌的惯例,大胆采取“虎口拔牙”的战法,从敌人战线中央割歼了国民党王牌、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真乃“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陈毅赞扬道:“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战将用兵不在众,而在善谋。特别是在战局处于僵持状态或对我不利的情况下,先谋而后攻,往往可以出其不意,扭转战局,夺取战略主动权。

   1946年初,杨勇将军挥师东进,围国民党70师和32师于鲁西南之六营集。敌拼命反击,企图突围。将军围而不打,细察其地,向刘邓建议网开一面,再歼之。

   是役,大捷!将军率部歼敌两个整编师师部及三个半旅,一万余人。战后有人问将军,已被围之敌再放其生路,险否?将军答曰:“四面围攻,敌必逼为困兽之斗,我伤亡肯定会很大;围三阙一,敌必夺路而逃,其时拥挤混乱,军无斗志,更利于我歼敌。我们作战,不但要计算胜负,还要计算得失。”

   将帅谋略理当蓄盈待竭,避其锋势,理当以诱待来,以静待躁,以重待轻,以严待懈,以治待乱,以守待攻。

   解方将军多谋善断,有“小诸葛”之美誉。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为应对国军突围,时任一兵团参谋长的解方深思熟虑后,提出梯次反突围方案,即分若干个梯次阻敌,第一梯次歼敌部分,放行部分;第二梯次再歼敌部分,放行部分;第三梯次再歼敌部分,放行部分;直至全歼之。

   将军解释曰,敌之突围如大坝决口,来势猛,冲力大。若筑一道坝拦之,冲力必大,漏水也多,而梯次筑坝,层层阻之,即可缓冲流速,亦可全部拦阻。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肖华闻之拍手叫好。最终,国军共突围30余次,无一次得逞。

   战将是士兵生命的主宰,更是克敌制胜的锐器。有勇有谋,能攻善守的战将,就能带出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相反,那些靠匹夫之勇、鲁莽行事的将领,只会让官兵牺牲生命,哪来胜仗可言?

   还是一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说得好:“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将军,那是福气。东南西北,跟着甩开膀子打就是了,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否则,你就跟着窝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勇而好问必胜,智而好谋必成。”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指挥员都应将古今中外兵法谋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战。唯有如此,才能带领人民军队仗剑固国防,扬威慑敌胆。

责编:路恒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