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0 08:19:00 来源:国防参考 说两句 分享到:
摘要:
40多年过去了,军委主席一声令下,八大军区司令员立即对调的美谈至今仍被传颂。正如那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中所传唱的,“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1973年12月22日,中央军委一纸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同时对调。距离“十大”闭幕仅4个月光景,调整命令出人意料,在国际国内都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这一调整缘何背景?司令员们是何反应?全军官兵作何感想?透过尘封的档案,让我们揭开这段特殊时期不寻常往事的神秘面纱。
酝酿始于十天之前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苏边境领土纠纷日渐升温,苏联陈兵百万、虎视眈眈。特别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提出“要准备打仗”,全军进入紧急状态,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
时至1973年,全军11个大军区中,多数负责人在一个军区已经工作了10~20年。身边都是老部下、老熟人,遇事掣肘不利于工作,且专注于某个大军区职责时间过长,工作容易依靠老习惯办事,缺乏创造性。这些无疑影响并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稳定与发展,调整势在必行。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调整大军区司令员的想法。会上,毛泽东说:“我主张找各大军区的人,找司令员来,议什么事?要议军。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个大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有几个大军区,政治委员不起作用,司令员拍板就算。我想了好几年了。主要问题是军区司令员互相调动,政治委员不走。”
从这一天起,政治局会议连续开了4天。会议的内容继续围绕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事进行商议,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充分发表意见,政治局委员之间基本统一了思想,具体对调方案也逐步确定了下来。
12月15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联名发出绝密级通知,要求各大军区负责同志火速进京,参加18日的军委会议。通知结尾处特别注明:“开会事请勿下传,到时北京派飞机去接。”
12月18日,周恩来、叶剑英分别在政治局会议和军委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宣布了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具体部署,在政治局委员和军委委员中“吹吹风”“预预热”。
主席书房内的会见
毛泽东的心中不仅运筹着治国平天下的雄韬伟略,也顾念着每一位开国老将的切身感受,在正式对调命令发出之前,他决定还要再和这些一起征战沙场几十年的老战友们谈一谈。
1973年12月21日,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的书房里格外热闹。各位政治局委员、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们齐聚一堂。四十多位同志,毛泽东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
“我一晚上没睡觉,想看看同志们。”毛主席的这句开场白一出,一屋子的人心里都暖暖的。
关于对调工作,毛泽东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下好,人在一个地方呆长了,油了,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调一下有好处,到处都是干革命。调动要欢迎,不要冷冷清清,冷冷清清不好,要同军长、军政委,师长、师政委见面,包括司、政、后机关,一二百人见见面,不认识不好,比如东北陈锡联,可以带李德生到沈阳军区熟悉熟悉,互相当场介绍一下。”
毛泽东主席与韩先楚亲切握手。
谈到如何面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讲道:“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些,心要宽,胆要大。革命嘛,一个不对,无非是批。
你们想想,总有些缺点,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他鼓励面临调动的同志:“到新的地方,不熟人,不熟地,不熟党,不熟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有困难慢慢来。”
毛泽东和每一位涉及调动的大军区司令员谈心,话语亲切、诙谐幽默,还不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我正是八十岁,把你们‘钓’到中南海来。”
他指点着说:“你陈司令、济南杨、南京许,在一个地方搞得太久了。李德生、皮定均、丁盛,不那么久,你们带个头,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都会照着做。”
两个小时的接见时间很快过去了,大家意犹未尽。毛泽东招呼在场的所有人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并再次强调:“过去战争年代,干部经常调来调去,我们党、政、军、民有这样的传统,八届十中全会决定,要交流干部嘛!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的主要干部。共产党员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东能西,一切行动听指挥,调动一下有好处,也是加强集体领导,反对山头主义,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的重要一环。军队要统一,要整顿,要加强。”
最后,毛泽东风趣地说:“这个会差不多了吧?明天就‘聋子放爆竹’吧(意思是散会)。”
责编:彭洪霞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