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9 12:36: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三问:
大大方方穿军装外出,我们还需做些啥
坐上返家的列车,水晓阳开始想象穿着军装回家的情景。突然,他被一些问题难住了:如果穿军装,与未婚妻能牵手吗?朋友要拉我去KTV,我能去吗?我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他知道,这些问题从条令里也很难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是,这些确实影响大家对每一次外出是否穿军装的判断。
“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服,也可以着便服。两个‘可以’是官兵的选择题,但是让官兵能够在两个‘可以’间自由选择,能够大大方方穿军装外出,则是军队和社会的必答题!”该旅政委杨春文说。
对此,他们首先细化规范着军装外出的具体要求,先后制订下发《穿军装外出的正确打开方式》《军人外出十条禁令》等3类20余项措施。
遇到火灾、车祸、有人溺水等突发事件应该如何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地方人员发生纠纷,被围观群众拍照录像怎么办……该旅机关业务部门梳理了近几年的涉军热点事件,完善处理机制,并组织官兵参加模拟演练,提高官兵科学合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他们还开展了以“军人缘何受‘尊崇’”为主题的群众性大讨论,让大家在探讨中懂得,“尊崇并非源于军人身份本身,而是源于军人的奉献与担当”,增强官兵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有些问题也并非军营单方面能够解决的——
一次穿军装外出后,该旅一名战士愤愤地告诉身边战友:“再也不穿军装出去了!”原因是,那天身着迷彩服的他走在街头,和几名穿着仿制迷彩服的地方人员“撞了衫”。
还有官兵谈到,人民子弟兵的一身军装,无论在军人和普通群众眼中都被赋予了太多情感,但是,对于处于休假状态穿军装外出的官兵,人们还是应该多一些平和理性的看待。宽松包容的环境,有利于更多的迷彩风景在公共场合呈现。
对于军营和社会来说,这都需要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
一身军装如何穿出荣耀
■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 马文亮
军装是军人身份最鲜明的标志。
从传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部队路过果园没有一人吃群众的苹果,再到解放上海时官兵露宿在马路上……自诞生以来,一代代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一身军装曾是社会瞩目的焦点。然而在一段时间里,出于安全因素、军队形象和部队管理等方面的考虑,条令明确规定“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营门之外再难见到着军装的现役军人。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内务条令》正式施行。条令关于“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服,也可以着便服”的规定,回应了军营内外的期盼,有助于重塑大众对军人的理解和感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制度虽然“解禁”,可外出时,面对穿不穿军装这道选择题,不少官兵仍然犹豫不定。一身军装如何穿出荣耀?仍是每名官兵穿着军装走出营门之前,需要回答的问题。
荣耀从何而来?它首先来自军人的自身形象。军人要赢得真正的尊崇,不在于穿不穿军装,而在于对社会奉献有多少、贡献有多大。忠诚使命、能打胜仗的军人为国家贡献安全,见义勇为、一身正气的军人为社会贡献正能量,抢险救灾中临危不惧的军人为老百姓提供坚强依靠……只有每个军人本身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让军装成为人们眼中靓丽的风景。
军装的荣耀,需要法规制度的保障。近年来,公共交通领域军人依法优先的推开,使不少人对优先通道中频繁出现的戎装身影心生敬慕。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网上线下一些卖仿制军装军衔的伪“军品店”屡禁不止,假冒军人着军装的娱乐照、不雅照屡屡见诸网络,无形之中损害了军装的威严和体面。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受尊崇的人,离不开法规制度的保障。擦亮军装的荣耀,也同样需要法规制度建设在保护军装的严肃性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军装的荣耀,还离不开社会大众的认同。这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强化尊崇军人的社会责任感。为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军人敲锣打鼓送喜报、挂牌匾,丰富拥军仪式活动、拓展抚恤优待措施……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军装的“含金量”,让一身军装真正穿出荣耀,让那一抹“迷彩”重新融入到多彩斑斓的社会、走进大众的视野。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