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寻找平山老兵:每个老兵都是一面镜子

2018-05-05 09:20: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说两句  分享到:

  每个老兵都是一面镜子,都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请

  “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

  烽火勿忘,寻找平山老兵

  ■程雪莉

  春和景明,草木葳蕤。

  上车坐在副驾驶位置,我又踏上了寻访平山团老兵的旅程。“司机”是网名“叶嘉先生”的摄影家李君放,他原来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家企业工作,现在志愿为老兵们拍照。我们一起去寻访西柏坡夹峪村的抗战老兵。

  温暖的阳光泼洒在坡岭上,我们走在乡间小径,柏树林芳香馥郁。我曾多次来到西柏坡,却是第一次嗅到如此芬芳。正像我读了志愿者张志平的西柏坡诗词——“屋内一盏明灯亮,窗外万树石榴红”“稻熟桑麻晚,芦花秋水鱼正欢”,才恍然发现这个红色圣地也有着日常的美好。

  沙 飞

  1

  “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

  太行山里抱定战死决心的战士们深信,只有穿着家乡父老做的新鞋,死后灵魂才能走回故乡。

  我们走进西柏坡夹峪村的小院,见到了92岁的老战士刘梦元。老人19岁当兵,在晋察冀军区五团给政委萧锋当警卫员,现在还能记起不少战争时期的部队生活。战士们一年到头只有一身衣服,一天只能吃两个混合着黑豆和高粱面的窝窝头,十几个人分一勺盐。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打起仗来毫不含糊。有一次除夕夜吹响集合号,一仗打下来牺牲了89个人……

  老人提起他很佩服的战斗英雄韩增丰,说这个“韩猛子”打起仗来可勇敢了,冲锋号一响就挥着大刀往鬼子的队伍里冲。老人回忆当年在团部的时候,他老远看到“韩猛子”回来,就知道是打了胜仗还是败仗。“韩猛子”要是不骑马,自己往回跑,一准儿是打胜了;要是被战士们抬回来的,就肯定是吃亏了。说到韩增丰的牺牲,老人说,“韩猛子”在最后一次战斗中本来已经突围出来,但当听说村里还困着十几个机关人员和群众,就毫不犹豫地冲回去,身中数弹仍继续指挥战斗,最后被日军包围,血洒慈河岸……

  随着老人的讲述,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在我眼前展开。老人讲到,有一次一名战友从后面开枪击毙了正和他肉搏的敌人,鲜血溅了他一脸……李君放在旁边一边听,一边抓拍。

  临别时,我看到菜畦里有许多杂草。原来老人身体一直很好,自己独居,近来因为生病,女儿从邻村回来照料他的生活。看着老人在女儿搀扶下坚持挪到院门口送我们,我心中酸楚。李君放也心情沉重地说,说不定我们这次拍下的又会是老兵最后的影像。

  次日,我突然接到李君放的电话,他兴奋地说:“就是咱们采访的刘梦元老人,我找到了沙飞拍摄的他们入伍时的照片了!”

  原来,当年冲锋在晋察冀抗日前线、衣袖上常带着弹孔的摄影家沙飞,曾用相机记录下平山农村青年刘汉兴等人参军入伍的过程。在八区队入伍大会上,英俊的刘汉兴(上图前排中)胸戴大红花,身旁站着的正是刘梦元(上图前排左一)!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李君放采访刘汉兴的弟弟时发现的。知道这个消息我也兴奋不已,急忙打开沙飞的影集细细寻找,发现了沙飞写下的一段话:“一个年轻的新战士登台讲话。他说:‘我叫刘梦元,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忠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的,所以,我首先入伍……’”

  这样的发现,让我们兴奋、满足,仿佛减轻了采访过程的艰辛。

  这位拍下平山青年参军照的沙飞,曾被称为“中国的卡帕”。我在查阅沙飞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他当年的一个小小疑问。一次,他为平山团摄影。面对列队整装、准备战斗的战士们,他举起的相机又放下,因为他忽然发现,战士们都从背后拿出一双新鞋穿在脚上。他觉得奇怪,就把这个细节记录下来。在采访了许多老兵之后,我终于明白了细节背后的风俗和乡情。当年战士背包里的鞋,都是乡亲们做的军鞋。他们平时舍不得穿,只有作战时才穿在脚上。太行山里抱定战死决心的战士们深信,只有穿着家乡父老做的新鞋,死后灵魂才能走回故乡。

  沙飞的精神也感染着后来者。李君放在6年时间里用镜头记录下许多老兵的生活点滴,为他们建立影像档案。他说,每个老兵都是一面镜子,都是一座活着的纪念碑;一个老兵的经历是故事,一百个老兵的经历就是历史。

  后来,我在李君放的影展中看到一位老兵站在自己的肖像前深深注目,久久不肯离去……这张薄薄的照片里,有他烽火的青春,有他牺牲的战友,有他沉甸甸的一生。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