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感动!耄耋老兵倾其所有建老战士纪念馆

2017-06-02 07:50: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说两句  分享到:

  84岁的抗美援朝老兵何其芬,本该颐养天年,却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倾其所有,返回家乡建立老战士纪念馆,为下一代留下历史的记忆。他的义举,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粒石子,在他自己、抗美援朝老战士及前来参观的青年学生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

  传承是最好的铭记

  ——何其芬义举引发的心灵震撼

  战争是一本沉甸甸的历史教科书。翻开其中一页,或让人热血沸腾,久久难以平静;或让人在深刻的反思中保持清醒,凝聚信心和力量。84岁老人何其芬筹建老战士纪念馆的义举,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粒石子,在他自己、抗美援朝老战士及前来参观的青年学生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

  一切都没有忘记,一切都不能够忘记

  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何其芬来说,他的古稀之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1951年7月,入伍仅5个月的何其芬跟随部队入朝参战,成了志愿军中的一名卫生员。1956年转业后,他先后任过狱医、厂医,后又个体行医10余年。

  70岁那年,何其芬彻底放下工作,回家颐养天年。赋闲在家,以往战争年代的往事又不断在眼前浮现。“寻找老战友”的念头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当年在前线,除了救护伤员,何其芬还临时负责掩埋牺牲战友的遗体。

  一切都没有忘记,一切都不能够忘记。何其芬说,他一生最难忘那两次掩埋烈士的场景。

  一次是凌晨3点多,从一线运下来3具烈士遗体,原计划挖3个坑,再竖块木板作标记。夜黑草深,土硬石坚,敌人的飞机在头顶盘旋,又不能用手灯,天也快亮了,天一亮,目标就暴露了,阵地就完了。在这种情况下,何其芬和另外两名战士决定把3名烈士遗骸掩埋在弹坑里。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掩埋战友,由于烈士身上没留下任何标识物,3位牺牲的战友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何其芬触动极深。

  第二次掩埋烈士,何其芬负责登记和收集遗物。“那场战斗很惨烈,战友们有的腿炸没了,有的胳膊炸没了,庆幸的是,这些战友的上衣、裤腿上都写着或绣着各自姓名、部队、籍贯的标识。”这一次,何其芬亲手掩埋了六、七十具烈士遗骸。说起这些,何其芬眼眶红了,几度哽咽。

  “我要办个老兵纪念馆,让更多的人记着他们。”每当想起牺牲的战友,何其芬的心里就像有团火在燃烧。

  这些年,何其芬跑北京、丹东、郑州,到朝鲜、韩国,寻找健在的老战友,搜集与战争有关的资料。在山东淄博的家里,有一间房内曾堆满了各式各样收藏品。

  “由于没啥经济实力,办馆一直没个着落。”何其芬常叹息:“一旦我死了,这些东西可能也就保不住了。”

  2016年清明,何其芬返回安徽老家祭祖,乡下的侄重孙何家祥得知老太公的想法后,当即表示支持,并把自己的家具厂厂房腾出来办馆。

  县、镇领导听闻后,也纷纷出面协调、给予帮助。2016年9月底,在何家祥、何家兴、何家旺3个侄重孙的大力帮助下,何其芬的老战士纪念馆终于竣工落成。

  开馆当天,北京、南京、郑州、温州等地老战友纷纷发来贺信,有的特意赶来庆贺。一时间,何其芬和他的老战士纪念馆成为街谈巷议的佳话。

  “看你整天忙忙乎乎的,到底图啥?”有时候,亲朋好友并不完全理解,何其芬也坦言,自己的积蓄全都用到了建馆上,2014年他去韩国迎接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国,路费都是找人借的。

  “烈士们为国捐躯、埋骨他乡,我还活着,我要让更多的人记着他们!”何其芬说,困难再多都要坚持走下去。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