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09:43: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强渡乌江,是长征路上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为遵义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
依靠人民,不断攻克前进路上新“天险”
今日乌江。 刘 华摄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当我们沿着乌江河畔,踏访当年红军走过的土地,回望长征胜利80年来的峥嵘岁月,再次深切感悟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乌江,自古以流急、滩多、谷深闻名于世,自西向东流经黔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号称“天险”。
“纵横天下路,难过乌江渡。”1935年1月,这道屏障似一条奔腾的蛟龙,横亘在刚刚经历过湘江血战的红军将士面前。此前,敌军损毁江边所有渡船,扫荡河岸村落房屋,连一支木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也没留下。
“面对敌人重重封锁,红军能以较小的代价突破乌江天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与我们同行的党史专家聂其康说,“其实,当时红军刚来到时,不少群众跑到附近藏了起来。他们之前没见过红军,也不知道红军是干啥的。国民党士兵整天说共产党杀人不眨眼。后来发现红军纪律严明,不拿也不损坏群众的东西,还打土豪分财物,便坚信红军是穷人的部队,都悄悄回来帮忙。当时,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砍掉自家竹子,扎竹筏、搭浮桥,想尽办法帮助红军渡乌江。”
刘伯承元帅曾这样追问:“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
这是人民的选择。瓮安县人武部政委阮顺坤坦言,江山并不偏向谁,历史也不偏向谁。谁心中装有人民,谁就能赢得人民。那种困难的时候想到人民、顺利的时候抛弃人民,没有权力的时候重视人民、拥有权力的时候轻视人民的态度,是不可能得到人民真心拥护的。
“蛤蟆死了四脚伸,草鞋烂了四根筋。打双草鞋送给你,保护红军好长征。”这是瓮安千人送别红军时唱的民谣。当年,看到红军穿着破烂不堪的草鞋,瓮安群众把自己织的草鞋送给红军,希望红军穿着他们打的草鞋,“为天下的贫苦大众翻身打出一个新天地。”
有人说,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当年,红军渡江后,在木老坪村留下一个身患重病的战士。当地还乡联保武装进村挨家挨户搜查时,村民坚持说是自家孩子,使他躲过了敌人的残杀。
为红军渡江当向导、给红军当挑夫……这样的故事,在一本名为《红军三过瓮安》的史料书上俯拾即是,这恰好印证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也是胜利的启示: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一支军队的胜败荣辱,最终取决于为谁而战。
今天的乌江,波澜不惊,两岸高峡及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秀丽如画。多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建成,将乌江水位抬高了160米,已难觅当年的湍急。红军当年渡江的江界河渡口附近,立起了一块醒目的纪念碑,但真实遗址早已被水淹没。
今天的世界,军事科技风起云涌,先进武器日新月异,战争理念推陈出新。但是,无论将来我们的装备达到怎样的现代化程度,仍然必须始终紧紧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把依靠人民作为我们的根本法宝,才能攻克前进路上一个又一个“天险”,夺取一次又一次胜利。
“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才会把你装在心里;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人民才会把你举过头顶。
“不可否认,承平日久,少了血与火的洗礼,少数官兵对战争年代军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情谊缺乏切身感受。”南部战区陆军某旅政委胡军直言,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彻底解决“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
大江东去,惟有冲过百折千转之急流,方有一马平川之壮阔。
如彩虹般“挂”在乌江上的江界河大桥,车辆川流不息。当年红军将士冒着生命危险,靠竹筏和简易浮桥跨越的“天险”,如今已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风云激荡与沧桑巨变之间,永远不变的是流淌在我们这支军队血脉里的独特基因——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解放军报》2016年8月13日 01版)(记者 石瑞宁 徐叶青)
责编:李晓波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