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老红军张健邦留百字遗嘱 缴纳万元特殊党费

2016-06-29 11:05: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老红军百字遗嘱令人动容

  张健邦为少年儿童讲革命传统。

   人物小传:张健邦,河南省荥阳人,1915年12月出生,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离休前任解放军第123医院政委。

   6月3日,老红军张健邦走完了不凡的一生。送别老红军,笔者看到了老人临终前嘱托子女记录下来的6条遗嘱:

   移风易俗,丧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捐献有价值的器官,做好表率,家属不准向组织伸手,不准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缴纳特殊党费,继续关心赞助兴化市檀木小学、仲寨小学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不树碑不立传,骨灰撒入长江和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捐献部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作革命传统教育用,传承革命薪火。后辈要传承红军精神,遵章守纪,树好样子,支持干休所建设,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这6条遗嘱的主要内容,老人生前多次和干休所工作人员谈过。老人去世后,所领导向笔者介绍了老红军的百字遗嘱背后的故事。

   丧事一切从简

   弥留之际,张健邦还交代干休所领导和子女:想想牺牲的战友,组织给予个人的待遇已经很高。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摆老资格,丧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

   张健邦生活俭朴,一件衬衣穿了七八年还舍不得扔,家里的电视、冰箱等,都是用了多年的“老古董”。

   老人去世后,泰州军分区干休所和其子女应当地政府、群众及其亲友要求,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遵从了老人丧事从简的遗愿。

   捐献遗体和器官

   张健邦临终前说:“我不行了,也不能做任何事了。我在医院干过,问问医生,如果我的身体还有有用的器官,我想把它捐了,算是为他人、为医学作贡献。”

   张健邦是个孤儿,受党恩惠才有了幸福的生活。这些年,老人一直秉承任何时候都不准向组织伸手、更不准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的家风,生活再困难也不允许任何人向组织提要求。临终时,他仍想着捐献遗体和器官。

   资助贫困学子

   张健邦离休后长期担任附近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积极开展少儿教育的相关调研,先后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50多条。他还带头开展捐资助学活动,30多年来,他和干休所其他老同志一道,先后结对资助100多名留守儿童、贫困学子,捐助物品200余件、现金10多万元。

   临终之际,他特意交代子女,他的抚恤金留一部分给干休所,适时捐赠给贫困学子,帮助他们继续完成学业,并向组织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

   不树碑不立传

   张健邦生前常说:“去世后我只想回到战争年代战斗过的地方,陪伴在牺牲的战友身边。”

   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张健邦对生与死、名与利看得很淡,他一直要求干休所领导和子女在他死后不树碑不立传。

   按照张健邦遗愿,他的骨灰将撒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让他回到魂牵梦萦的战友身边。

   捐献生前物品

   弥留之际,张健邦叮嘱干休所领导:如果需要,请将我生前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年代留下来的物品无偿捐献给干休所或地方军史馆。

   离休后,他坚持每天读书阅报看新闻,了解掌握关心国家大事,并自费前往泰州各中小学给学生讲传统故事。1981年,他被江苏省军区评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1984年4月,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贡献突出,被南京军区记三等功一次。

   依照他的遗愿,其部分遗物将无偿捐献给干休所荣誉室。

   后辈自立自强

   这些年,张健邦的工资基本都用于慈善事业,资助贫困学子。他为子女立下家规:作为红军的后代,不能向组织伸手,要遵章守纪,自立自强,做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红军张健邦走了,但他留下的6句遗嘱,句句撼人心魄,令人动容。它展示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人生境界,令人敬仰!(丁勇 薛爱国)

责编:宋道玉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