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2016-03-23 08:08: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加速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大抓人才队伍建设述评

  寒风凛冽,轰鸣声乍起,一架歼-15战机从大海深处的辽宁舰上腾空而起。

  2015年12月25日,作为部队指挥员,戴明盟率领战友进行年度最后一次舰载机实战化课目训练。

  3年前——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驾机在举国关注中完成“惊天一落”,成为中国军队飞行员“航母着舰第一人”。

  3年光阴,弹指而过。从一名尖子飞行员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戴明盟这一人生角色的变化,是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从无到有、拔节成长的生动见证。

  推开戴明盟这扇“窗”,能看到3年多来中国军队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的蓬勃发展,感受到3年来中国军队高素质军事人才方阵快速崛起的强劲脉动。

  国以才兴,军以才强。3年多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要打赢明天的战争,须打赢今天人才的战争——

  顶层设计:用“在桅杆上瞭望”的眼光全方位布局

  戎马鸣,金鼓震。

  党的十八大如催征号角,中国军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此时,中国军队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

  我军打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指挥信息化战争能力不够,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这是习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分析世界安全格局、国家发展形势、军队战斗力建设现状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中国梦,需要中国军队护航。

  强军梦,需要中国军队变革。

  历史和现实昭示: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崛起。

  “能力不够”“差距还很大”……这字里行间,展现出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怎么办?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究竟该如何破局?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谋划改革强军的大棋局,习主席洞悉世界风云变幻——无论未来战争形态怎么变,装备怎么发展,决定胜负的关键依旧是人。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建军治军骨干。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眼观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习主席一语中的——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谁就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命脉。

  要想打赢明天的战争,须首先打赢今天人才的战争。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人才!人才!

  从首都北京到闽西古田,3年多来,习主席沉稳有力的声音,响彻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耳畔——建设信息化军队,最紧缺、最急需的是人才。

  从北国演兵场到南海军港,3年多来,习主席视察座座军营,一次次传递着他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期盼——打赢信息化战争,最迫切、最紧要的是人才。

  统帅排兵布阵,全军上下奋发作为。习主席的高瞻远瞩和殷切期望,迅速化为全军部队人才建设的强大动力。

  正视差距,才能聚力追赶;目标坚定,才能铸造辉煌。

  抓人才建设,零打碎敲不行,必须以全局化视野进行顶层设计——

  制定《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训专项计划》,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意见》,颁发《关于努力建设听党指挥、善谋打仗的新型司令机关的意见》……

  3年来,一份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案,清晰地勾画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抓人才建设,走老路子不行,必须以整体性思维融合资源创新途径——

  2013年7月,为充分发挥军地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创新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与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军地高校招收培养“双学籍”飞行学员工作的通知》。

  2014年1月,原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意见》,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各军种指挥院校相继组织培训试点,拉开了联合作战指挥员专业化培训的序幕。

  2014年6月,原四总部颁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2015年1月,原总政治部下发《关于做好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工作的意见》,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全军和武警部队推开基层军政主官换岗锻炼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

  3年多来,一项项着眼“打胜仗”要求探索出的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推动着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3年耕耘,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已实现由应急式、补缺式培养向全方位、成体系培养转变,由关注个体成长成才向打造群体方阵转变。

  扫描2015年度军事新闻,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活跃在世人视线之中——

  三次蝉联“金头盔”,在长空追求卓越的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掌握30多项特战技能,曾与30多个国家的特种兵同台竞技的原成都军区某旅参谋长黎登贵;扎根深山,精心守护“大国长剑”的火箭军战略导弹专家曾佼龙;时刻准备征战沙场,精心锻造新一代“蓝军”的原北京军区某旅旅长满广志……

  这一张张自信的面孔,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国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发生新的可喜变化。

  聚焦2015年度时代大舞台,最让中国军队感到自豪的事,莫过于“9·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

  那一天,让世界惊艳的,不仅仅是气势磅礴的我军新一代国产武器装备方阵,还有我军新一代指战员的潇洒风采。

  国外舆论如此评价:中国军队不仅“换装”了,关键是“换人”了。

  如今,时光的车轮,已迈入2016年门槛。

  新年前,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将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是改革征程上的“瓶颈”,需要全军官兵持之以恒下大力、创新招去攻克。

责编:李晓波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