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总台央广《中国退役军人》开播两周年:致敬永不褪色的忠诚和本色人生

2021-11-02 17:0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1月2日消息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指示,更好地关注退役军人生活、展示退役军人风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广播节目部从2019年11月2日起,在每周六央广《国防时空》节目中推出全新子栏目《中国退役军人》。

  两年来,采编人员深入全国各地探寻退役军人的人生故事,共采制播出节目89期,其中推出了80位退役军人的纪实报道,播出后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广大受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广大退役军人不忘本色、再作奉献的新时代风采,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依然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曾经的军旅守望和退役后的拼搏奉献,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份坚定力量。

总台《中国退役军人》栏目采访组在陕西咸阳采访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蔡兴海(左一)

  许多老兵从未站在舞台中央,但他们的故事牵动人心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记住奉献者的奉献,是退役军人的期盼,也是时代前行的需要。《中国退役军人》作为总台央广唯一的一档退役军人栏目,在两年前筹备时就对节目作出定位:坚持走平民化路线,报道对象以复员老兵、自主就业创业以及积极投身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退役军人为主,以他们为主角,走近他们、报道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群体永不褪色的热血忠诚和本色人生。

  他们当中,有的虽然在自主创业,却不一定是大老板;有的虽然心怀梦想,却还没有实现,仍旧在追梦的路上;有的扎根在偏远山区的扶贫一线;有的倾情投入公益事业……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和正能量的传递者,因为普通平凡,他们中的许多人平时很少被关注,更没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

  因此,在筛选确定第一批报道对象时,退役后从擦鞋匠做起开启创业之路的天津退伍兵衡飞、在大凉山深处义务支教的自主择业女军官谢彬蓉、靠奋斗创造出幸福生活的“三轮哥”张明洪以及乡村医生王孝财、承办乡村春晚的金寨农民余野萍,还有身残志坚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级伤残军人秦华、自费拍摄记录家乡脱贫攻坚事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彭教学、疫情期间辞掉工作到武汉红区担任志愿者的四川雅安农村退伍兵何学江、转业后深入社会底层体验和记录山城最后的“棒棒”的正团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何苦……一个个正在一线奋斗拼搏并向社会奉献爱与责任的退役老兵,被《中国退役军人》栏目列入采访报道名单。

记者赵敏(右一)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采访伤残军人涂伯毅和他的妻子

  栏目采编人员认为,对于这些退役老兵来说,他们也许没有令人瞩目的成绩和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却是数千万退役军人中的绝大多数,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可亲可信,牵动人心,体现了广大退役军人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和奉献情怀。

记者张灵雨(左一)在成都采访从事军旅婚纱照摄影的退伍兵毛国强

  无论你在哪里,都要找到你

  为了搜寻到有特点和报道价值的人物线索,栏目组在依据全国各级退役军人事务机构发布的“优秀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名单的同时,依托网络了解全国各地的退役军人信息,只要他的事迹有一定特点和代表意义,其精神可敬可嘉,那么,不管他如今是什么身份、从事何种职业、获没获得过荣誉,我们都会列入采访名单,并千方百计找到对方的联系方式。

记者袁萌婷(右一)在乌鲁木齐采访抗美援朝老兵李雨村

  栏目组的编辑记者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姑娘,采访的过程中,她们怀着对退役老兵的深深敬意,无论是长时间坐火车、大巴,还是马不停蹄地步行山路,都不怕艰难,不辞劳苦。

  为了节省时间、不给采访对象添麻烦,记者们往往会提前准备好饼干和方便面,在去往采访对象家的路上,草草解决完早饭或午饭,一到地点立即开始采访。在采访大凉山深处义务支教已6个年头的谢彬蓉时,两名记者一大早从四川雅安出发,经过雅西高速和崎岖蜿蜒的省道、县道、乡村公路,晚上快九点时才赶到谢彬蓉所在的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扎甘洛村教学点。记者连夜采访完谢彬蓉后,已是深夜12点钟。当晚,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上,两位记者忍受着高山严寒,分别在老师宿舍和教室里的桌子上铺开自带的被褥休息。第二天6点多钟起来后,他们用冷水洗把脸,泡一碗方便面,又立即跟踪采访谢彬蓉和学生们的一日生活。

总台《中国退役军人》栏目主编杨鸿(左一)在昆明采访参战老兵安振江

  2020年1月,为了赶在春节前多采访几个人物,记者在8天的时间里马不停蹄,辗转数千公里,先后去往四川广安、重庆忠县和安徽金寨,一口气完成了三位退役军人的采访。在去往金寨县官庙乡胭脂村采访连续4年承办山村春晚的退伍老兵余野萍时,正赶上前一天刚下了一场大雪,堵住了大山深处的乡村公路,村里也停电、停水、断信号,一时成为与外界隔绝的世界,但记者并没有“望雪却步”,而是在积雪覆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几个小时,如期赶到了胭脂村采访。

  2021年4月,记者在采访江苏省泗洪县担任水上村医的退役军人李绍友时,从县城坐大巴到镇里,再搭乘村民的三轮车赶到湖边码头,租下一艘摩托艇后,在浩瀚的洪泽湖中劈波斩浪,行进了将近1个小时,才找到李绍友开设在湖心小岛的诊所,采访完后,又乘坐摩托艇离开,赶回县城驻地时,已近日暮时分。

  两年来,栏目组的记者先后深入山西、内蒙古、广西、云南、广东、新疆等25个省、市和自治区采访,行程数十万公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共探访了80多位退役军人,采访了他们退役人生中的感人故事,近距离感受到了他们退役不褪色的奋斗精神、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

曾担任香港回归中英防务交接仪式中方指挥官的军转干部谭善爱接受总台《中国退役军人》栏目采访

  用心聆听,记录每一个感人的退役人生

  采访中,记者深入这些退役军人的单位或家庭,与他们促膝长谈,用心聆听和记录他们各自不同的退役人生故事,撷取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和感人细节。

  重庆警备区正团职军官何苦转业时选择自主择业,在山城解放碑一带当了一年的挑夫,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劳碌奔波,创作了17万字的报告文学和15集自拍体纪录片《最后的“棒棒”》。2020年7月5日,记者前往重庆采访他,到达时已经是晚上9点钟。鉴于何苦为了接受这次采访,专程从几百公里外的纪录片拍摄现场赶回,第二天一早还要返回拍摄现场,记者顾不上休息,抓紧时间连夜展开采访,从晚上9点到凌晨3点多,与他一口气谈了6个多小时。采访结束后,记者与何苦才在一家面馆吃了碗重庆小面。等与连夜驾车要赶回拍摄现场的何苦道别后,记者才拖着行李箱去找宾馆登记住宿,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天一亮,又开始了下一个人物的采访。

记者在采访结束后与重庆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何苦(中)合影

  2019年冬天,记者采访谢彬蓉时,她已经在大凉山深处义务支教整整6个年头。由于当地海拔高、气压低,强烈的紫外线已经在她脸上晒出了“高原斑”,因为一心扑在山区孩子的教学上,她的头发也白了许多。对于支教生活的艰苦和遇到的一些委屈,她依旧痴心不改,毫无怨言。采访中,记者问过她很多问题,唯独没有问她还要在这里坚持多久,因为记者认为,她能在这里坚持6年就已经很不简单,即便现在就离开,她依然是最美的奉献者。

  在云南昆明,记者采访了常年到云南、广西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和为烈士贴烤瓷像的参战老兵安振江,与他进行了7个多小时的长谈。当他回忆当年战友牺牲的场景和一个人在战地守护战友遗体的那个雨夜时,当他讲述战友李玉桥战场归来患上精神疾病,如今虽然记不起父母的名字,却记得每一个战友的姓名,还把抽过的烟头排成子弹夹形状时,安振江失声痛哭,记者也跟着数次落泪。

  在陕西西安,记者采访助力家乡脱贫攻坚事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彭教学时,他讲述了行走在三万多里扶贫采风路上的许多故事,也道出了曾经不被理解甚至被非议的委屈,说到动情处,这个关中汉子不禁泪光闪闪。完成采访后,当记者与他从社区的会议室走出时,已是华灯初上。道别时,记者紧握住彭教学的手对他说,我们这次来采访,除了完成我们的报道,再就是想来看望退役后的您,向您问声好,表达对您的问候和祝福……

  采访中,聆听退役军人的故事,他们的拼搏奋斗和奉献担当精神以及浓烈的家国情怀,让记者们深受感动,在感动中更加坚定了讲好退役军人故事、服务社会进步的初心。

记者在美姑县瓦古乡扎甘洛村教学点与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谢彬蓉(右一)及她的学生合影

  精心策划,讲述更多更精彩的老兵故事

  《中国退役军人》专栏在做好人物纪实报道的基础上,还策划推出了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特别节目《归来》、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报道《忠诚》,结合重大宣传主题,集中报道了一批优秀退役军人的感人事迹。

记者慰问今年6月见义勇为牺牲的长沙退伍兵谭刚毅家属

  在2020年9月推出的特别节目《归来》中,记者选取了8位经历不同的抗美援朝军人为采访对象,先后奔赴四川、重庆、江苏、陕西、湖南、新疆和河北等地,探访他们战场归来的人生,采制的报道分别以《归田》《余生》《转战》《赓续》《坚守》《传承》《拥抱》和《怀念》为题,在每周六节目中播出。通过这组系列报道,记者向人们讲述了这些抗美援朝老兵战场归来大半个世纪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永不改变的本色和初心:当年,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惧,冲锋陷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长城;战场归来,在长达六、七十年的人生中,即便被岁月淡忘,他们依旧保持着英雄本色和奉献情怀,继续战斗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新战场”。

总台《中国退役军人》栏目的部分采访函

  在今年5月推出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报道《忠诚》中,集中报道了12位退役军人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历经战争年代血与火考验的离休老干部,也有新时期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老兵。变换的岁月,不变的忠诚。当年,他们在军旅牺牲奉献,并在党旗下许下铮铮誓言,退役后,无论是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讲堂、扶贫济困的公益路上,还是在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的岗位,或是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场,他们一直保持党员初心和军人本色,拼搏奉献、勇于担当,体现了广大退役军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热血忠诚。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一等功臣蒋诚深藏功名,英雄无声

  在今年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退役军人》栏目还策划推出了四集系列报道《烈士身后·守望》,分别采访了抗洪英雄李向群的父亲李德清、康西瓦烈士卡自义的遗腹女卡晓玲、南疆烈士陶荣华的遗孀李发英和抗战英雄陈辉烈士的后人,讲述了四位英烈身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烈士亲人永久的伤痛和无限的思念,更加缅怀英烈和关怀烈士的亲属。

四川雅安退伍兵张明洪(前)通过奋斗打拼出幸福生活

  发挥广播特色,生动呈现退役人生中的军魂本色

  《中国退役军人》作为广播节目,如何运用广播音响思维和按照广播特点去结构、叙事,成为采访前的一个特殊要求。在完成每一期人物的采访后,进入撰稿和后期制作环节时,记者都要精心打磨,注重报道结构的设计、播音方式的改变以及背景音乐的铺垫,力争每一篇报道都能做到主题鲜明,有思想深度,而且还是一部有声有情的广播节目佳作。

驻村扶贫的石家庄市军转干部马谦,在坝上高原耕种脱贫致富的希望

  山西隰县年近七旬的退伍老兵李元生,40多年扎根老家农村探索脱贫致富之路,他精选改良出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玉露香”梨,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然而,由于他常年在山上果园搞种植开发,突患急性脑膜炎的大女儿错过了抢救时机,至今成为他一生的负疚和伤痛。在文中垫乐的使用上,记者选用了歌曲《梨花又开放》,在李元生怀念患病母亲对他儿时的关爱和讲述女儿夭折而痛哭时,两次在同期声后出现,使这位退役老兵深厚的乡土情怀和矢志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赤子之心淋漓再现,让人动容。

  参战老兵安振江对记者说,当年在战场上,战友们都爱听他吹口琴,因此,这些年每次到烈士陵园祭奠时,他都会在烈士墓前为牺牲的战友们吹奏一曲。在制作他的录音报道时,记者不仅运用战场上的炮火声、火车声和他清唱的《怀念战友》等现场音,将安振江的人生经历层层推进,而且在讲述他在中秋之夜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陪牺牲的战友过节那段经历时,把他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的口琴声作为同期声插入,使这位参战老兵与战友的生死情义在深情婉转的琴声中浮现,让人听后不禁潸然泪下,为之感动。

  在每期报道的结尾,记者还根据退役军人的特点,请他们唱一支此生最难忘的军歌。在采访机前,虽然他们也有过紧张,唱得也并不专业,甚至已经不再嘹亮,但是,依然能够从歌声中听到他们的心声,感受到一直在他们心里激荡的军人热血与忠诚。

由8名退伍兵组成的“旗志”团队心向远方

  曾有这样一段话描述退役军人:“当过兵的人,就像土烧成了陶,永远不会回到土的状态。即便后来破成了碎片,但永远区别于土,每一个颗粒依然坚硬!”而总台《中国退役军人》的报道,就是要把这些坚硬的“陶粒”扒出来,努力向人们拼出和展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大写的人生。

  岁月流逝,本色不改,默默无闻,却又无悔坚守,这就是那些退役老兵,他们永远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