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军旅人生丨“全能魔鬼教头”刘近:忠诚赤胆铸就“特战尖兵”

2021-11-01 16:09: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1月1日消息 (记者赵敏 董睿 孙利波 陈文鹏 李珊)刘近,河南汝南人,1985年2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5月入党,现任陆军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营营长。在17年的军旅生涯中,他锚定战位练就过硬素质,直面战场提升胜战本领,先后圆满完成国际竞赛、联合演训等十多项重大任务,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攀爬训练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时,正赶上官兵们结束一天的训练,喊着嘹亮的口号列队归来。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营长刘近,他1米81的瘦高个儿,皮肤黝黑,左眼的眉骨处有一道伤疤。采访中聊起这道伤疤,刘近笑着说:“我全身20多处伤疤,这道疤是练滑降课目时摔伤留下的,当时挺危险,流了不少血。”

  刘近:很多人说我训练起来特别狠,但是如果不狠,怎么可能练成精兵?在未来战争中能打胜仗吗?所以,我们平时必须要严格按照实战化的要求开展训练。每次到训练场,比如在攀登、障碍跑等课目中,我总是带头第一个训练。其实,我比我带的兵训练得更苦、更累,但是我愿意,因为这样能够激发大家的训练热情。

  记者:特种兵训练课目里面,你觉得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

  刘近:以前别人称呼我为“刘三飞”,因为我比较擅长三方面和“飞”有关的课目。第一是“飞”摩托车,就是摩托车特种驾驶;第二是跳伞;第三是“飞”楼房,就是反恐作战中的楼房攀登滑降课目。其实所有的高难课目,我都愿意去尝试,不过我个人感觉,我最擅长的应该是特种射击,我射击时打得很稳。

丛林搜索

  刘近所在的某特战旅,其前身是抗日名将彭雪枫亲手创建的部队。在这支部队里,刘近当属尖刀中的刀尖,有着“天狼勇士”“全能魔鬼教头”之称。别看刘近如今声名远播,少年时却因为太过调皮经常惹是生非,让父亲很是操心。刘近的父亲当过兵,退伍返乡后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为人正直、做事踏实,是刘近从小到大敬重的榜样,也是他决定选择从军的引路人。

  刘近: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就是选择了当兵。起初,我就是想成为像我父亲那样勇于担当、为民办实事的人。入伍出发前一天的晚上,我双膝跪地,向父亲吐露了多年来的心声,并且向父亲许下三条誓言:第一,我要到条件最艰苦、最恶劣的地方去当兵,这样才能锻炼、打磨我自己;第二,我到部队以后,一定好好干,争取入党、立功,寄喜报回家;第三,坚定“破釜沉舟”的心态,如果在部队没有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就不回家。

据枪瞄准训练

  来到部队后,刘近刻苦训练、不断挑战自我。新兵实弹射击考核,他5发弹打出50环,还荣立个人三等功。回忆起向父亲报告喜讯时的情形,刘近的眼眶泛红,他说那是他入伍后给父亲打的第一个电话。

  刘近:我跟父亲说,我荣立了个人三等功。父亲以为我在吹牛,他说:“新兵三个月训练还没结束,怎么会立三等功?”我说:“整个新兵营一共400多人,我的新训成绩是第一名,而且射击打了50环。”当时我父亲在电话中沉默了将近2分钟,我母亲接过电话告诉我,我父亲高兴得躲在旁边流眼泪。

武装奔袭

  新训结束后,刘近被选入全旅最精锐的特战八连狙击班,八连又称“天狼突击队”,这里的官兵个个是精英,以过硬的特战能力闻名全军。刚下连那段时间,刘近的训练成绩排在末位,但他凭借肯吃苦、不服输的拼劲,用两个月时间实现了从最后一名到第一名的逆袭。为了练习乘车射击,他坚持将脸部紧贴枪体,以右脸颊长出一层肉茧为代价,练就了弹无虚发的本领。刘近回忆说,2005年对他来说特别难忘,那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作为唯一一名义务兵参加了原兰州军区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夺得特战专业第二名。

  刘近:2005年的那次比武让我终生难忘,因为那一年的训练真的太辛苦了。有一次,我在摩托车特种驾驶课目中出现了失误,导致我的整条腿都被压在摩托车底下,被拖着走了十几米远。当时我的整条腿血肉模糊,小腿前侧已经露出了白色的骨头。我为了能在接下来的扛运120斤重“人质”通过泥潭的课目中继续参加比赛,没敢跟任何人说自己受伤了,坚持完成了比赛。等到晚上大家都休息了,我才悄悄地去卫生间抹点药。

  在刘近心中,特种兵为战场而生,随时都要为上战场做准备。2008年,刘近被保送到原西安陆军学院学习,实现了从“战士”到“干部”的身份转变,作战思维也开始从“战斗员”向“指挥员”转型。

  刘近:一方面,我通过查看实战案例资料来研究仗到底怎么打;另一方面,当了干部以后参加出国联演联训的机会比较多,我注重借鉴国外实战演练中的精髓,将其转化为我们自己的实战化训练模式。

  “魔鬼教官”刘近在下雨天对参训队员进行体能极限训练

  多次出国参加联演联训的经历让刘近明白,战争远比训练更残酷。他把与外军交流中总结的实战经验融入特战旅的日常训练,参与建起旅里的“猎人基地”,组织特种兵进行“天狼集训”,用最严苛的标准练最卓越的兵。

  刘近:我不是盲目蛮干,而是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研究、创新训练方法,锻炼官兵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力,让他们不断突破身体极限,进而激发内在潜能。

  2017年,在巴基斯坦“团队精神”国际竞赛中,刘近指挥小队成员进行突袭

  2017年,中国陆军首次参加巴基斯坦“团队精神”国际竞赛,经过层层选拔,32岁的刘近带领7名队员为国出征,与来自英国、土耳其等6个国家的14支分队同场较量。

  刘近:那次国际比赛历时三天两夜,比赛场地是一个原始森林,荒无人烟,连我们的考官都没有提前勘察过场地。比赛课目共有50多个,需要连续作战,其间没有任何补给,没有休息时间,中途还可能会出现遭敌伏击、野外生存、直升机救援等课目,都是我们的训练大纲里面没有过的。

  记者:比武规则这么严苛,你们又是第一次参加,过程应该很艰难吧?

  刘近:这是一次非常大的极限考验。比赛中我们一共行走了将近60公里,每个人身上负重平均在36到40公斤。原始森林里面有很多野兽,像狼、熊、蛇等,当时给我的感觉就像真的在打仗一样,确实很危险。

  记者:听说你们还遇到一处断崖,非常凶险,有的参赛队不少人都放弃比赛了? 

  刘近:这个悬崖有多深呢?你在山顶上只能看见一棵大树的树梢,而你又必须翻越这个断崖。我们滑下去之后,下面是膝盖深的水,水里面有很多蛇,山头上还有狼的叫声。当时已经是晚上了,伸手不见五指,温度却有将近40℃。树与树之间特别茂密,树藤上面全是刺,我们就在树林里面钻,每走一步都特别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队员对我说:“队长,我感觉我们可能走不出去了。”当时确实举步维艰,退无退路,前进又寸步难行,怎么办?

  记者:当时会有人害怕吗?

  刘近:会有人害怕,连我自己都很害怕。当时,比赛主办方给每个参赛队下发了一个报警器,只要按下报警器,就会定位到你所在的位置,直接派直升机把人接走,但同时也意味着退出比赛和失败。我当时把所有人集合到一起,一把拽掉了报警器上的连接线。没有了连接线,按报警器是不起作用的。我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想破釜沉舟。因为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必须要坚持走出去。我当时拿着砍刀走在最前面,把带刺的树藤一点点砍断,硬是砍出了一条路。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大家的脸上、身上全都被划烂了,血淋淋的。

在巴基斯坦“团队精神”国际竞赛中,刘近带领参赛队勇夺金牌

  比赛结束,代表中国军人出征的“天狼勇士”战胜所有对手,夺得金牌。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异国赛场上冉冉升起时,刘近眼含热泪、心潮澎湃。 

  刘近:当主办方宣布第一名是China(中国)的时候,大家都跟着喊起了“China”。中国国旗升起的一瞬间,我就流泪了,我们代表中国取得了金牌,我感觉给国家争得了荣誉。唱着国歌,看着国旗升起,我真的太激动了。

刘近带领特战小队进行突击清剿行动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是刘近常说的一句话。军龄17年,党龄16年,从列兵到营长,刘近在14个集训队里担任过教练员,不仅将曾经在营队垫底的九连带成先进,还先后培养出射击、侦察引导、武装泅渡等专业骨干300多名,带队参加各级比武、国际竞赛,数次摘金夺银。刘近告诉记者,他的目标就是全力以赴苦练胜战本领,积蓄打赢底气,向着未来战场冲锋向前。

  刘近:只有在训练场上敢于拼命,才能在战场上不辱使命,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身素质过硬,我要喊响“看我的,跟我上”,多组织开展对抗性训练,带领官兵找到自身差距,使自己的能力素质更加贴近实战化要求,真正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把团队打造成真正的尖刀利刃。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