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16:58: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三十载初心永铸,三十载矢志打赢,变的是年华,不变的是精神,爱岗敬业、深钻细研、执着担当,成就‘匠人’美名,你是忠于使命的雷达守护人。”
在2020年“感动第80集团军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于世忠听着授予自己的颁奖词,激动地走上领奖台,从领导手中接过证书和奖杯。在即将退休告别军旅之际,能够再次受到表彰,于世忠百感交集。
于世忠:我感觉,这一次不是我感动了我们集团军,而是集团军感动了我。我的退休命令已经到了,马上就要退休了,组织还能想着我,把这份荣誉给我,这说明组织对我是比较认可的。
于世忠进行体能训练
军旅生涯30个春秋即将成为过去,但20岁那年参军入伍时的情形,于世忠依然历历在目。那天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忙活起来,揉面、剁馅、包饺子,于世忠兴高采烈地吃完热腾腾的饺子,换上崭新的军装,坐上县武装部来接新兵的车,驶向他梦想中的军营。
于世忠:在我们那个年代,当兵几乎是每个青年的梦想,大家都很向往军营。我从小就崇拜军人,记得当年参军时,我从家里出来到县武装部去报到,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授衔,也没有帽徽,但军装一穿上就感觉很神圣。我到现在记得很清楚,穿上军装后先点名,然后登车,一个大客车直接把我们拉到部队,带到各个新兵连。我们这个连队有报务、报话、雷达这些专业,我当时心里就想雷达专业是学什么的?就感觉这个专业很神秘,没想到分专业的时候,我就分到雷达站了。
于世忠正在练习焊点故障排除技术
从此,雷达“科技含量高”“充满神秘感”的印象,在于世忠的脑海中扎下了根。1992年,空军预警学院雷达专业首次招收士官学员,立志钻研雷达维修技术的于世忠积极报名,并以超过录取线120分的成绩被录取。尽管面对集训队开设的机械制图、电动基础等课程,一度让他头脑发蒙,但于世忠并没有气馁,他横下一条心勤学苦练,一遍遍向老师讨教,一步步分解动作要领、逐个消化。
于世忠:当时我们单位有两部雷达,基本上有点儿故障,我们就要请当时军区的雷达修理所,或者是厂家过来,帮我们维修雷达。我当时就想,如果能把这个技术学好,以后有什么事了也不用这么费劲。第二年的7月份,正好有报考士官学校的机会,共四门课的考试,我考了320多分,远远超过了分数线。那时正课时间就加班加点地学习,周末的时候,我还和我们队长搞了一个家电义务维修的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雷达维修技术的提高帮助非常大。
经过3年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于世忠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雷达站,很快成为连队雷达维修的中坚力量,这让年轻的他有几分自满。然而,没过多久,在一次演习中,于世忠第一次真正遭遇了失败。
于世忠:刚毕业那时候,自己感觉在学校雷达专业学得挺好,有点少年轻狂。有一次,演习已经开始了,我们从这个阵地转移到另外一个阵地,把雷达架起来后,再过20分钟飞机就要凌空,这时候,雷达却突然出现状况,出现黑屏,一下子没有信号了。当时我就赶紧抢修雷达,但是仅仅找到故障点就花了将近半个小时。在我找到故障点之后,飞机也凌空了,演习结束我方宣告失败。其实这个故障点找着之后,一看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故障。因为车辆颠簸,有一个线的焊点开了。那个焊点半分钟就能把它修好,但是为了找这个故障花了半个小时,把演习给耽搁了。这件事对我是一个打击,更是一个教训。后来经过分析,还是因为我对雷达线路不熟悉,所以一定要多学习,多熟悉电路。
于世忠正在自学新装备维修知识
年仅25岁的于世忠知耻而后勇,每天加班加点,把全部心思都放到了钻研业务上。雷达的每张电路图都有几百条线路,让人看着都会眼晕,他却喜欢拿着图纸,手指头像电流一样,从一个元器件“走”到另一个元器件,从一条线路“走”到另一条线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参加连队活动外,他几乎每天都泡在雷达车里,乐此不疲。
于世忠:除了训练之外,其他时间都在背记电路图,把元器件布局等等知识点全部背记下来,把电路图完全学透彻。因为只有对雷达的电路越熟悉,在维修雷达的时候,时间才会越短,效率也越高。为了提高操作技术,我又成立了一个业余维修小组,一边学习雷达理论,一边继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每次演习之前,我要把雷达所有的零部件彻彻底底检查一遍、维护一遍,确保雷达在保障期间不出问题。自从那次演习失败之后,我再也没有出过错,圆满地保障了所有的任务。
于世忠检测维修装备
此后的军旅生涯,于世忠像螺丝钉一样铆在雷达战位上,累计维修保养装备上千次,无一疏漏,参与保障大项任务上百次,无一差错。这些年来,部队雷达装备历经五次更新换代,于世忠凭着勤学苦练,精通了所有雷达装备操作与维修的技能,被全军8家单位聘为“特约维修技师”,战友们都叫他“雷达神医”。
于世忠:到今天来说,我从事雷达维修行业已经30年了,但是也不敢说技术很厉害。因为技术永远需要提高,想成为一个专业合格的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多看、多实践,把基础打得牢一点。他们总喊我“雷达神医”,我自己觉得并没那么神,其实就是对雷达熟悉了。
于世忠(左一)讲授装备知识
于世忠的抽屉里放着厚厚的6本笔记,前两本记满了班级年度工作思路、目标以及各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后几本记着连队官兵的基本资料、爱好特点、谈心记录,像这样的笔记本,于世忠还有整整4纸箱。作为全旅最老的班长,于世忠始终从严要求自己,处处当模范、时时做表率。在离退休越来越近的那些日子里,于世忠把“雷达讲堂”作为一种传承与寄托,激励着年轻的战友们不断前行。
于世忠:每个雷达站执行任务的时候,人员都不在一起,距离也挺远。如果只有一两个维修技术好的人是不行的,最起码每个雷达站要有一个骨干,都能把自己站的雷达维修好才行。部队的政策是,服役满30年就可以退休,所以我最后这三年主要是带徒弟的压力。以前,雷达出现问题,一般都是我带着他们去维修。这三年我有意识地让他们自己去修,让他们自己去领悟。除非是很长时间还修不出来,我再给他们指点一下,应该怎么去找故障和原因。经过这样的帮带,现在基本上他们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了。
30年的军旅生涯,于世忠先后经历过四次精简整编,见证过五次新老装备更新换代。谈到未来,于世忠说,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是一名雷达老兵,若有需要,随时归队。
于世忠:我在防空旅这一个连队,就待了26年6个月,所以对我们的连队非常有感情,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常言说,若有战,召必回,我是若有需要,随时听从组织的召唤。平时双休日的时候,我都准备好一个包,里边装着我的军装和到部队上班所需的东西。我家属也经常说我,你怎么还拿着个包?我说部队哪天有事需要我了,我拿上包就可以过去,一定随叫随到。
责编:翁倩悦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