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美海军“标准-6”导弹将被陆军用作中程弹道导弹 锐评:导弹射程是短板

2020-11-16 19:48: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1月16日消息(记者宋波)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陆军已正式选择美国海军的“标准-6”导弹,作为其未来的陆基中程打击弹道导弹。那么,美国陆军把海军的“标准-6”导弹从海上搬到岸上,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标准-6”导弹“上岸”后,将面临哪些难题?就相关问题,军事观察员邵永灵为您详细解析。

资料图:“标准”-6导弹从宙斯盾舰上发射瞬间

  军事观察员邵永灵介绍,美国海军的“标准-6”导弹,是“标准-2”Block4的改进版本,功能方面比“标准-2”Block4更加强大。该型导弹在美国海军中,主要担负远程防空任务,并且还具备拦截超低空目标的能力。

  邵永灵:美国海军的“标准-6”导弹,是“标准-2”Block4的一个改进型,它使用了AIM-120空空导弹主动雷达制导系统。“标准-6”导弹与之前的“标准-2”防空导弹相比,其功能强大了很多,在美国海军舰队中扮演着远程防空的角色。“标准-6”导弹的最远射程为370公里,最大射高是33公里,无论是射击高度还是射击距离,它都超越了美国现有的其它舰载防空导弹。这款导弹除了可以远程防空之外,对于那些超低空的目标,比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也有很好的拦截能力。可见,“标准-6”其实就是“标准-2”的一个更高级版本。

资料图:美国“标准-2”防空导弹

  美国海军的“标准-6”导弹,为何会被美国陆军选作其陆基中程打击武器?对此,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认为,这种“一菜两吃”甚至“多吃”的作法,有利于节省武器装备的研发成本,使装备的通用化程度更高。但是,如果“标准-6”用于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后,未来防空、反舰可能会面临射程不足的窘境。

  邵永灵:现在,美国之所以倾向于这种“一菜两吃”甚至“多吃”的方式,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节省研发成本。同时,可以让武器装备更加标准化、通用化,给后期的维修、保养、零部件配备等,带来很多的便利,省下很多的资金。

  “标准-6”已经具有较好的性能,把它从海上搬到陆地之后,其打击目标发生了变化。随着打击目标的改变,它的制导系统也必须要做一些调整,导弹弹头也需加以改进,毕竟和过去的反舰、防空用途不一样了。但是,这些调整改进,与开发新的高超音速导弹相比,难度上要小很多,成本方面也会低很多。所以,利用“标准-6”去发展陆基高超音速导弹,的确是一个比较便捷的选择。

  “标准-6”一旦“上岸”,可能会面临一个难题——射程的限制。无论是用于防空也好,拿来反舰也罢,“标准-6”射程都不超过400公里。在陆地,作为一款中程高超音速导弹,如果射程不超过1000公里,其实战意义就打了折扣。

资料图:1987年美苏领导人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中导条约》

  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认为,美国海军的“标准-6”导弹,被陆军作为其未来陆基中程打击弹道导弹,其深层考量是借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机会,升级改造“标准-6”导弹等现有武器装备,想在高超音速武器发展方面抢占先机。

  邵永灵:按照美国过去的传统,中近程的导弹都归其陆军使用。现在,美国退出了《中导条约》。既然已经没有了约束,在当今高超音速武器大发展的形势下,仅仅发展过去那些常规的弹道导弹似乎显得过时了。如果能搭上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列车,美国陆军就有了在中程范围内进行远程火力支援的先进手段。现在来看,利用海军的“标准-6”,在这个导弹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进行研制,就可以大大地缩短它的研发周期。如果去全新研发,可能需要5年、8年,但是现在有了“标准-6”这个基础,可能两三年、三四年之内就可以研发成功。

  所以我觉得,美国陆军现在就是想利用《中导条约》被撕毁的机会,赶紧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方面抢占先机,改变自己过去只有120公里射程的战术导弹系统的局面,从而拥有5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远程火力支援手段。

责编:翁倩悦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