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战地芳华 | 邹道语:一笔一画,88岁志愿军老战士画下抗美援朝记忆

2020-11-06 14:06: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1月6日消息(杨宸琇 郝铮 严晴冉)邹道语老人今年88岁,但当她坐在钢琴前,弹奏起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依然像70年前奔赴朝鲜战场一样,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邹道语在朝鲜战场上留影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当时,邹道语只有18岁,刚考上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她主动提出申请第一批出国作战。

  在一片歌声的浪潮中,邹道语踏上了开往朝鲜战场的专列。如今回忆起来,她依然激动万分:“上了火车全是歌声,那会儿唱歌没有眼泪,就想着赶快到战场,赶快去打鬼子。”

  当时,朝鲜的冬天渐渐来临,鸭绿江畔的战火却愈燃愈烈,前方战事吃紧补给困难。邹道语和战友们乘坐专列开至沈阳,被东北军区后勤部留下,成立了志愿军后勤文工团,并且临时征召他们为前线战士制作炒面。

  “我们就围在一米多的大锅台前,拿着大铁锹,你一铲子,我一铲子,一炒就是一上午。”那段时间,邹道语手上的水泡起了破、破了又起,最后都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邹道语画的《最可爱的人》

  冬去春来,邹道语和文工团的战友们才跟随志愿军车队,第一次跨过鸭绿江。一路上,敌机时刻在天空中盘旋,满载着志愿军的卡车只能趁着夜色、借着月光穿梭在悬崖峭壁之间。

  “咣!”突然,卡车一个急转弯,邹道语从车尾一下子就被甩到了前面,额头撞上了铁横杆,鲜血顺着脸颊缓缓流了下来。

  不知翻越了多少座大山,邹道语和战友们终于踏上了那片被战火烧得焦黑的土地。当看到一批批从前线后送的伤员,邹道语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

  “一溜,全是躺着的,要不没胳膊,要不没腿。”邹道语恨不得哗哗大声哭一场,但她的眼泪不敢掉,怕刺激到伤员。

  在随后的演出中,还沉浸在悲伤中的邹道语意外地忘词了:“第一段词刚唱完,第二段就忘了,我赶紧把第一段再唱了一遍。下台后我就哭了,因为太心疼了”。

邹道语在朝鲜慰问演出

  这群文艺女兵的到来,为黑暗惨烈的战场,带来了一抹鲜亮的色彩。70年过去了,邹道语依然记得黑黢黢的山洞里,那群年轻战士亮晶晶的眼眸。

  “山洞里面没有灯,黑压压一片,隐约就看见每个人的眼珠子特别亮。有朝鲜人民军,也有咱们志愿军。”站在用岩石搭建的简陋舞台上,邹道语演唱了一首朝鲜歌曲《闺女之歌》,下台后朝鲜人民军特别高兴,都围了过来。

  “他们以为你是朝鲜小姑娘呢,说你唱得好,舞也跳得好。”听了翻译的话,那天晚上邹道语怎么都睡不着,“我没想到一首歌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朝鲜人的感情一下子就衔接起来了。”

邹道语的立功证书

  近三年的时间里,邹道语一直奔走在战火硝烟之中,试图用一首首歌、一支支舞去抚平战争给官兵们带来的创伤,给他们加油鼓劲!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邹道语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歌舞团演员,后转至中央电视台工作,曾演出和执导过《一口菜饼子》《闪光的红十字》等数十部电视剧,并多次获奖。作为一名画家,她的美术作品也曾斩获数十项大奖。

邹道语画下抗美援朝记忆

  如今,88岁的邹道语老人笔耕不辍,将抗美援朝记忆一笔一笔都画了下来。

  “我老了,但我还能画,我要把我看到的、经历的抗美援朝故事都记录下来。”邹道语说,她要把这一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那段记忆,永远地传承下去。

责编:翁倩悦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