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原创独家

投稿:ygjs@cnr.cn

抗美援朝70年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地面较量

2020-10-13 14:27: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0月13日消息(记者胡铖铖)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鸭绿江边战火纷飞,“三八线”上硝烟弥漫。为了保家卫国、维护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辉煌胜利。那么,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运用了哪些高超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赢得了一次次胜利?又是如何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就此相关话题,军事专家曹卫东为您深入解析。本期的主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地面战场上的较量。

  主持人: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具体来说,当时无论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还是数量,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相比都是极不对称的。曹老师,这种极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卫东:首先,志愿军出兵的时候是没有制空权的。第一个批次跨过鸭绿江的部队是4个军、3个炮兵师一块儿出动的。他们在行军途中遇到一些从南往北撤退的朝鲜人民军和朝鲜的民众。

  这些人就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你们过来支援我们,你们有飞机吗?志愿军回答他们:我们没有飞机。他们又问:那你们有大炮吗?志愿军回答说:有大炮,但是数量不多。

  所以,朝鲜人民军和朝鲜的百姓,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底能不能打败美国侵略者是怀疑的,都摇摇头说:你们只扛杆枪,就去跟装备那么先进的美国人打?因为当时美国是有飞机的,有制空权;地面上是有坦克的,有装甲部队;当时仁川登陆的时候也是有军舰的,有制海权;还有大量的火炮,等等。美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优势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悬殊极大,是极不对称的。还有,在后勤补给上,美军是13个后勤人员保障一个前线作战人员,而我们志愿军的后勤人员是1个人要保障6个作战人员。

  资料图:美军坦克

  主持人:所以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与号称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展开的是一场殊死搏斗,志愿军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曹卫东:对,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要同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军打仗,怎么能没有风险呢?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就决心冒这个风险,而且敢于冒这个风险。在1950年的10月15日的时候,麦克阿瑟在威克岛和美国总统杜鲁门会晤的时候,就曾经断言,他告诉杜鲁门说:总统先生,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很少,中国可能不超过10万人部署在鸭绿江边,只有5万到6万人能够渡江作战。我认为中共无意参加这场战争,当今是我们强大而中共孱弱的时代,倘若中共部队渡过鸭绿江,那我们就要使他们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但是麦克阿瑟没有想到中国出兵了,而且一次就出兵二十多万。

  主持人:可以说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打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把战线往前推进的呢?

  曹卫东: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到了朝鲜以后,美军当时是不知道的。我们的部队主要是通过“穿插”,就是要把敌人的部队给它切断。第一场战斗是在10月下旬打响的。10月25日凌晨两点多钟,当时我们的118师过去之后,很快就向志愿军指挥部报告,说他们在正面发现了敌人。这个时候志愿军的参谋长是谢沛然,他问,你们在哪呢?回答说,在北镇到温井的公路上,离开北镇还不太远。没多久,118师的师长邓岳就报告说,敌人可能是伪军的第六师。洪学智副司令员就说,既然是伪军,就往里面多放一放,等敌人钻进口袋,坚决消灭。在上午10点多的时候,志愿军突然向敌人发动进攻。先拦头,不让敌人前进;然后,再把尾巴的敌军给截住;再斩腰,从中间穿插向敌人发起猛烈打击。第一仗,就把敌人大部分歼灭了,活捉了好几百人,其中还有3名美国的顾问。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就是从这场战斗开始的。

  资料图:志愿军押送美军战俘

  主持人:出国参战首战告捷,因此,1950年10月25日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在温井之战中,您提到了“穿插”这种战术,这应该是当时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战术吧?

  曹卫东:是的。打了前面两仗之后,我们俘虏了一些敌人,当时洪学智副司令员就来和那些俘虏交谈。洪副司令员就问他们:你们对我们志愿军有什么看法?美军的一个连长就说,你们是打仗专家,打仗没有你们这样打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也参加了,我们军队的打法,是把火炮排好,火炮先进行轰击,然后飞机再轰炸,炸完了步兵就上去。可是你们打仗怎么跑到我们屁股后边去了?怎么从后边打呢?我们从来也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啊!洪学智副司令员说:你们打仗是平推,我们打仗是穿插、迂回、包抄。另外一个美军的连长说:你们的士兵很勇敢,我们的士兵都是成群的,一个连、一个营的,可你们怎么三五个人就干起来了?还有的美国连长说:打仗都是白天打,晚上休息,你们中国军队怎么白天打晚上也打,闹得我们是坐卧不安,谁都不知道你们是从哪儿钻出来的。洪学智副司令员说:不管什么方法,能充分发挥我军的特长,能战胜你们,就很好。

  资料图:美军轰炸机群

  主持人:这些美国军人口中的疑惑也好,吃惊也罢,其实也是对志愿军战术运用的佩服。当时除了正面接触,美军也一直是把切断中朝人民军队的军事运输线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出动了大量飞机进行轰炸、封锁,给志愿军的物资供应造成极大困难。

  曹卫东:是的,我父亲他也参加过抗美援朝。当时我就问,你们在朝鲜作战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困难?

  他们说首先是敌机轰炸,敌人天天来轰炸,我们没有办法,步枪、机枪都够不到飞机。第二个,我们很多部队调去的时候还在南方,穿的是单裤、解放鞋,就那么入朝了。现在敌机把运输线一炸坏,没有棉鞋,没有棉衣。他说我们在打伏击的时候,很多同志就趴在雪地里边,最后冻僵了,有的时候就看着敌人从我们前面过去,我们没办法,人都冻僵了,动不了了。所以这样的损失非常大,非战斗减员。还有一个,我们是步枪,是冲锋枪,子弹还有很多都供不上,手榴弹都供不上。

  主持人:那么当时我们怎么克服物资补给方面的困难呢?

  曹卫东:应该说归功于炸不垮的交通线。比如把桥修在水里面,藏着基本上不让它看见、发现,但是铁路桥是没办法的。敌人把桥梁、铁道炸了之后,晚上工兵再去修。还有就是公路,一旦炸了弹坑之后,就赶紧发动民兵,还有一些我们的工程人员赶紧填。而且这些运输线上的运输兵只能是夜里开车,还不能够打开灯,都靠晚上的交通员给他指路。因为你一开灯,敌机就来轰炸,白天运输就更不可能了。我们这些英雄的司机和后勤人员不顾生命危险,终于建立了当之无愧的钢铁运输线。

  资料图:抢修交通线

  主持人:曾任志愿军司令员的邓华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指出:“现代战争一定要有必需的现代技术装备。没有必需的火炮,既不能摧毁敌人的坚固阵地,也不能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没有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便不能击毁敌人的坦克;没有空军和防空武器,便不能打击敌人的空军,掩护自己的战场。”那么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在军队和国防建设方面进行了什么新调整?

  曹卫东:首先就是人的培养。在1952年的时候,陈赓大将当时是在朝鲜战场上担任指挥员。他接到了中央军委的调令,让他从朝鲜战场回去。回去之后干什么呢?周恩来总理就带着他到了中南海来见毛主席。陈赓就说,我们志愿军的官兵非常的勇敢,但是我们缺少这种专业的技术人员,比如说一门火炮掉了一个螺丝,但是三个连你都找不到一个人会修。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就说,现在就调你去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院校,这个是我们国家或者说是我军第一所军事工程院校,就是要培养人,要懂科学、懂技术的人。所以组建哈军工也是从朝鲜战场上我们得出来的经验教训。

  再有就是在武器装备上,我们没有飞机,后来就是自己要研发制造飞机,我们没有坦克,最后要研发制造坦克。后来大家看到的59式坦克,还有歼-5型的喷气式飞机,还有后来的这些鱼雷快艇,这都是在朝鲜战争以后,我们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研发起来的国产武器装备。

责编:王苗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