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7 11:09: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我们怎样破茧重生
——“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实录
问一问:聚焦主战,如何打通联合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张磊峰
卷首语
建立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体系构建迈出突破性、历史性一步。
从“军区”到“战区”,一字之变蕴含着质的飞跃。进入“新体制时间”,既要解决原有矛盾,又要解决新的问题,挑战考验是全方位的。
风云再起,百舸争流。一系列时代考题摆在了战区官兵的面前:在思想观念上,是否还停留在旧体制的视域下,按老套路想问题、办事情?在对待利益上,是否只强调自己的“特殊理由”,放不下部门和个人利益?在能力素质上,是否能适应新体制新职能要求,登上改革强军的“新航船”?在合编合力上,“身合”之后是否“心合”,“形联”之后是否“神联”……这一个个“?”就像新旧体制转换中的一道道“坎”,迈不过去就会影响改革的推进和成效,再好的设计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一个个“?”就像作战态势图上的一道道“箭头”,目标直指“主战”,方式聚焦“联合”。
回避问题,就有可能在未来战场上埋下祸根;揪住问题不放,才能在未来战场上多一份制胜的筹码。讨论的目的,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共识、推动实践。对战区而言,就是要找准“主战”的定位,树立“联合”的理念,增强“谋战”的能力,通过打破门户之见、加速能力升级、形成机制保障,打通联合的“最后一公里”。讨论得越充分,越能提振主战的信心;讨论得越深入,越能提升主战的本领;讨论得越真切,越能立起主战的样子。
改革征途多艰险,改革关头勇者胜。破旧立新难免会有阵痛,但这是一朝分娩的阵痛,是催生希望的阵痛。时刻牢记习主席训令,时刻牢记肩负使命,战区官兵正蹄疾步稳、义无反顾地向着时代考题冲刺,向着未来战场冲锋!
拆除“藩篱”,让联合紧些更紧些
新闻故事
5月的羊城,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在南部战区机关组织的“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中,一件往事又被重新提起——
前不久,战区政治工作部某处拟制一份政治工作方案计划,将任务分配给从陆军调入的干事龙旺维。“这份计划的内容是与遂行海上任务有关的,还是交给海军来的同志比较合适吧!”接到任务后,龙旺维当即向处领导提出建议。
“倘若战区机关干部不能首先树立联合融合意识,又怎能担负起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的使命要求?”处领导的反问,让龙旺维恍然顿悟。他认真领会任务意图,深入研究有关情况,经反复推敲,最终拟制出一份出色的方案计划。
战区联合参谋部在讨论中,大家同样提到一个类似的故事:某局因为一项课题研究需要,拟从陆军部队调取一份数据资料,该任务交付给了一名从海军调入的干部联系办理。“局里有位同志以前不就是这个单位的吗?他关系熟络,办起来更顺畅些!”这位干部推辞的理由貌似“充分”。
“因工作需要向军种部队调取数据资料,还需要熟络吗?”局领导颇为不解。果然,这位干部按正常程序办理,非常顺利地调取到所需的数据资料。
“战区是一个联合作战指挥机关,可有的同志一接到任务,怎么还会习惯性地产生‘谁家孩子谁抱走’的想法?”大家围绕这两个典型事例析根源、谈感想:“少数同志之所以遇事找‘对口’,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身子’进了战区,‘脑子’却仍停留在军种,没有真正树立起联合融合的意识!”
战区机关干部来自不同军种,要想真正联到一起、融成一团,首先必须拆除头脑中的军种“藩篱”。战区党委趁热打铁,结合讨论开展“合心合力”教育,围绕“我是谁”“战区是什么”“我该怎么做”等问题组织思想交锋,引导大家自觉打破军种门户之见,尽快融入战区角色,切实以“一盘棋”格局、“一家人”情感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去。
主人公说
龙旺维:接到拟制方案计划的任务后,我之所以建议交给海军来的干事,并非惰性使然,而是觉得他情况熟,做出来的方案或许更专业一些。回过头想想,出发点虽是好的,却暴露出自己联合意识不强的问题。
战区是联合作战指挥机关,人人都要面对各个军种,人人都要具备联合素质。如果大家只盯着军种的“一亩三分地”,战区机关就会停留在“浅联”层次,就难以实施高水平的联合指挥。
缩短磨合期,既靠“磨”又靠“合”。对战区机关干部来说,要走出军种身份,融入战区角色,磨削掉的是远离主战的和平积习、无关联合的局部思维,合进去的则是军种传统、军种特色、军种经验和军种能力,可谓“磨合之中见素质、磨合之中有境界”。
记者观察
改革“突破”需要观念“突围”。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旧观念带动不了新发展。思维走不出“小圈圈”,何谈工作的深度联合融合?
战区机关是联合作战指挥机关,不是简单的军种“合署办公”机构。走出军种、融入战区的理念既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为推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顺畅运转提供思想动力。因此,每名战区干部都要着眼战区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要求,尽早培塑与之相适应的思维理念,才能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为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既要有破茧重生的勇气,还要有忍受阵痛的毅力,这是走上战区岗位必须完成的蜕变。
(本报特约记者 曾政雄、高毅采写)
提升“功力”,离主战近些更近些
新闻故事
战区成立后,许多干部都曾遭遇履新“拦路虎”,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干事刘向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战区党委机关组织“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刘向开场就把“枪口”对准自己。履新之初,刘向自我分析,凭借多年基层任职经历,以及在各级机关的摔打磨炼,胜任战区岗位应该不成问题……
与刘向一样,记者从干部部门获悉,战区首批选调的干部均具备一定联合作战素养,军种比例基本满足职能任务需要。
然而,就在刘向他们信心满满之时,一次次意外受挫却让大家冷静下来。例如,战区组建后的首次能力素质摸底考核,刘向就暴露出对空中态势图、火箭军兵力使用原则等知识相对匮乏的短板;而面对一体化指挥平台操作考核等课目,他也明显感到与其他参谋人员相比存在差距……
第一次置身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面对满屏的全新要素,一个声音在刘向心底重重地叩问:走进战区,我离主战还有多远?
前不久,战区组织直属单位干部选拔考核。刘向作为监考成员之一,再次目睹了令人尴尬的一幕。一名拥有法学硕士学位的干部,不仅任职经历丰富,而且研究成果颇丰。没想到两天考核下来,这名原以为稳操胜券的应考者连呼“步步惊心”。
原因何在?刘向告诉记者,虽然参考人员都是各单位推荐的优秀人才,但此次考核内容不仅有各专业前沿知识,还包括信息化理论和联合作战知识。几场角逐下来,大家纷纷感到:战争并不遥远,打赢任重道远。尽快适应新体制来不得半点虚假,履行新职能更掺不得半点水分。
主人公说
刘向:履新之初,遭遇的一次次“本领恐慌”和“岗位危机”时刻都在警示我们:未来信息化战场是联合作战条件下的体系作战,适应联合作战体系就绝不能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不仅会误了“卿卿性命”,甚至还会危及国家安全。
战区的舞台搭起来了,大戏怎样才能唱出彩;龙头舞起来了,龙身应该如何摆?面对新职能、新使命对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既需要每个人都有“当先锋、打头阵”的主人翁意识,又要有“假如明天派我上战场”的忧患意识。只有人人都成为体系作战中的关键链条,战区主战的使命任务才不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从这个角度看来,今天遭遇的“绊脚石”,正是明天通往胜战征途上的“垫脚石”!
记者观察
谁在人才培养上落后一小步,谁就距离战场失败近了一大步。
本领不换代,早晚被替代。只有不断自我加压、自我提升、自我革命,把标准立起来,把精神提起来,把作风紧起来,才能在战区站得稳、立得住、干得好。当然,“功力”的涅槃提升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需要通过学习、实践、总结,不断长本领、强素质,努力做到能参善谋、胜任本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争形态正加速演变。如果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上谋的是昨天的战争,就会成为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固步自封的戈尔洛夫。面对“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等客观现实,第一代“战区人”夙兴夜寐、不敢懈怠。
(本报特约记者 龙绍华、杨晓波采写)
打通“经脉”,使运转顺些更顺些
新闻故事
“真没想到,一份文件竟能简化军种之间互相协调的繁杂过程!”5月23日清晨,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处处长徐成城手握一份战区首长刚刚签发的文件,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文件不仅明确了他对口负责的战区陆军军种业务,战区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其他军种在此项任务中的具体业务部署也跃然纸上。
“一份文件统住各军种相关业务口工作,得益于《北部战区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的制订出台!”徐成城介绍说,战区成立后,由于机关人员来自不同军种单位,业务特点、工作流程各不相同,许多同志在承办军种对口业务时,仍习惯沿用“各自为战”的老套路、旧标准,导致一些本应诸军种联合开展的工作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前不久,战区计划对战区陆军、海军、空军联合战备值班进行一次规范。没承想,各军种却分别起草了不同版本的方案。
“一项工作竟然出现多份方案,如何确保各军种间联合战备值班的无缝对接?”交班会上,战区首长的质问引起全体机关干部反思: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起来,配套机制必须及时跟上,否则就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窘境。
事后,战区机关专门研究出台了《北部战区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对机关值班交班、请示报告、文电办理等书面材料格式进行统一规范;要求机关深入开展联合办公,对涉及各个军种的同一项工作,由各自相关业务单位联合研究制订措施办法,形成一份文件指导落实;对涉及多个军种业务单位的文件、方案等实行传阅、联签等制度,确保各军种业务单位开展工作时能够紧密衔接。
主人公说
徐成城:机制围绕体制转,机制建设跟不上或错位了,必然影响体制改革成效,甚至可能打乱仗。
截至目前,战区机关已将数十项工作的办文规范列入《北部战区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横向涵盖气象水文、联合训练、国防动员、战备工作等领域,纵向包括表彰奖励、干部管理、选人用人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各军种业务单位联合办公形成常态。
一份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的出台,给我带来的触动绝不仅仅是优化了办公办文程序,它启示我们:面对战区的新体制新职能,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能任务和工作实际,抓紧建立健全工作决策论证、部署实施、督导调控、检查评估等方面的运行机制,从而推动战区机关在新体制下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转。
记者观察
对一支军队来说,体制是“形”,文化是“神”,机制则是“经脉”。只有机制建立起来了,才能真正实现形和神、标与本、表及里的深层转型。
当前,正是新体制运行“磨合期”。原先的闭合运行机制被打破了,必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领导和指挥关系变了,上下能否无缝对接避免“拧麻花”;新的“高速公路”建起来了,新的“交规”是否及时出台;一些单位“灶台”换了,“柴米油盐”能否保障到位……
有好的发动机,没有好的润滑油,机器的运转难以顺畅。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正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改革创新的探索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本报记者 刘建伟、牛辉 通讯员 李大鹏采写)
后记
一位哲人曾说:“视域越小、顾虑越多,脚下的道路就会越来越窄;眼界越宽、羁绊越少,发展的道路就会越来越通达。”
一位战区领导说:“战区主战,百业待兴。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
一位基层士兵说:“能够亲历这场历史性的改革,是幸运,更是幸福!”
三段表述各异,但放在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竟能体味出一种相同的心境和情怀。
当年,清政府斥巨资购建镇远、济远、经远、靖远等9艘“远”字号军舰,在东方世界雄极一时,甲午一战却几乎全军覆没。战略上守成、理论上守旧、建设上守摊,那一艘艘先进的战舰,早被植入僵死的灵魂。相反,日本则迈出了“求知识于世界”的步伐,决心通过全方位变革向强者看齐。血的教训警示我们:与时悖行,岂能致远;不变则退,僵化必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何以致远?!”这一跨越沧海桑田的历史叩问,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共和国军人的灵魂深处。
目前,改革强军已进入“新体制时间”,不少官兵正处于挥别昨日的艰难转身、超越自我的艰难转型中。开弓没有回头箭,置身改革的风口浪尖,必须奋楫中流、勇毅前行,让“思想的闪电”照亮前行的方向,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抓战备搞建设,确保紧紧跟上改革强军的铿锵步伐。
邦境虽安,忘战必危。时刻准备着,只等祖国一声召唤!
责编:彭洪霞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