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军事评论

投稿:ygjs@cnr.cn

如何使联合作战指挥真正起到“龙头”作用?

2016-05-10 08:47: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把握联合作战指挥特殊规

  ■王利勇

  要使联合作战指挥真正起到“龙头”作用,达成预期的聚指成拳、集腋成裘,精准发力、协同制敌效应,离不开对联合作战指挥规律的深入探索。对于“信息化局部战争联合作战指挥”这个复杂系统而言,把握其特殊规律的视角可以有多个,以下三个视角应重点关注。

  任务视角。任务,是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实施联合作战指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情报、决策、计划、控制等一系列指挥活动的方向,驱动着整个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运行和发展。正是在任务的形成、分配、重组和完成过程中,原本处于相对分散、静态的联合作战指挥资源及诸军兵种力量才有了“主心骨”,才被有针对性地调度、组合和运用,形成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体系,各类指挥平台等指挥工具和手段也才开始有了“指南针”“驱动力”和“催化剂”。联合作战指挥主体只有始终瞄着任务开展工作,才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主线”,逐步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程序。舍此,即使已经在组织层面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在技术上具备了可以联结各类资源和实体的软硬件工具,联合作战指挥仍然会处于彼此割裂、“一盘散沙”、形散神失的状态。从“任务”视角考察信息化局部战争联合作战指挥规律,可以发现,作战任务为联合作战指挥的思维塑造、结构优化、程序重组和技术支撑提供了基本指导和评估标准。依此组织开展联合作战指挥工作,就应抓紧深化细化作战任务,由相对宏观的作战任务,区分层次、类型、特性分解形成作战目标清单,对照作战目标清单进行任务规划,继而在任务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各层级各方向各“联合岗位”及人员的指挥任务,以任务清单的形式明确其情报、决策、计划、控制等指挥职责,建立具有我军特色、适应作战任务要求的联合作战指挥任务清单。搞好任务规划,组织实施联合作战指挥就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坚实和稳定的基础,工作主线就容易明晰,工作开展也就有了具体的依据和发展方向。

  系统视角。借助信息化手段,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在结构上趋于“紧致”和“网状”:以指挥员为核心,以网络为基础,联合作战指挥群体的同步运筹、群策群力有了新翅膀;各级各类指挥机构作为一个个指挥和控制“节点”借由网络纳入整个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之中,层层递进、上下贯通、彼此互联,真正具备了整体联动的物质技术条件。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强势介入,信息化局部战争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非线性、复杂性日渐突出。在“有用”信息借由网络被实时传到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各个角落的同时,具有破坏性的信息传到整个体系组成单元的概率也在增大。那些原来只会造成局部影响的指挥细节,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推动下,其效益和危害同样被放大。从指挥环境变化的角度看,联合作战指挥的关注点从单纯的平面空间向多维空间扩展。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联系更为紧密,透明度也在提高。战争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中任何关键环节都直接牵动战争全局。从“系统”视角考察信息化局部战争联合作战指挥规律可以发现,联合作战指挥以网络为基础实现整体联动,指挥细节具有非线性效应,会对整个体系产生牵动性影响,引起连锁反应。依此组织开展联合作战指挥工作,就应抓紧运用系统工程的思路,大力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作业的“工程化”,适应新的指挥体制和指挥编组,使联合作战指挥思维、联合作战指挥流程、联合作战指挥技术,跟上业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联合作战指挥组织结构的发展,实现我军联合作战指挥在“思维—组织—技术”上的“三位一体”。

  信息视角。与社会一般生产生活领域中的信息相比,作战领域的信息资源及其传播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往往不完备、不确定、不连续;确有“大数据”问题,但又常常不得不面对“零数据”的困扰,信息冗余与信息匮乏的矛盾突出。联合作战指挥效能取决于联合作战指挥群体在以下三方面的努力:其一,努力提高信息(数据)获取能力,尽可能避免对战场的感知“盲区(点)”;其二,努力提高对分散获取的杂多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精加工”提高信息运作的整体质量和目的性;其三,努力提高信息的系统化利用能力,使高价值信息的效用得到最大化最优化。总的目标,是集中联合作战指挥群体及其保障力量的智慧,使联合作战指挥领域的信息运作得到整体优化,即使达不到理想中的精确化一体化的程度,也至少须在关键的时间段和空间点上比敌方的信息运作来得更精准、更理性、更有效。依此组织开展联合作战指挥工作,就应抓紧确立联合作战指挥的统一信息空间,建立联合作战指挥的枢纽信息结构,沟通联合作战指挥关键信息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联合作战指挥所需的信息在战略、战役、战术不同指挥层次,在获取、处理、共享、利用等信息流程的不同阶段,在数据—信息—知识等不同信息形态上的协同运作。

责编:彭洪霞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