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军事评论

投稿:ygjs@cnr.cn

改革强军的历史启悟:击水中流浪千重

2015-12-31 15:03:00  来源:中国军网  说两句  分享到:

  从甲午战争的“国运相赌”到日俄战争的“震撼结局”

  ——大改则胜,小改则败,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改革是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改变中、日、俄三国命运以及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场战争,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受到西方列强的欺侮,都启动了军事改革,但几十年后,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相识”了。到头来通过一场日本蓄意挑起的“国运相赌”的战争,检验出双方军事改革的成果。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 佩里率“黑船”侵入日本江户湾,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府体制也随之瓦解。明治天皇挥动鞭子,催动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冲上了近代化的高速路。

  日本高举“脱亚入欧”大旗,倡导“文明开化”,实行“武国政策”,效仿普鲁士的集权政体,建立近代军事领导指挥体制,设立参谋本部和监军本部,将陆军镇台制改为师团制,发展现代化海军,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到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总体实力已超越吨位相当的北洋舰队,并基本完成了从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

  资料图:19世纪后期的清军虽然装备了部分先进武器,但从组织形态而言仍是一支旧式军队。

  而中国近代化军事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试图在不触动整个政治、军事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有限的“修修补补”,“改器”而不“改制”,“变事”而不“变法”。结果,“军制冗杂、事权分歧”,虽然部队装备着先进的新式枪炮,却依然维持弓马时代的勇营编制,即便是新建的北洋海军,承袭的也是先前旧制,就像一部装着老发动机和新轮子的不协调的汽车,怎能在近代化道路上“跑”得起来?

  一个小农经济的没落封建王朝败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历史的必然。甲午战争的胜负,实际上战前就已成定局。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然而对日本来说并不过瘾,10年之后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比把大清帝国斩落马下更让其自傲。因为甲午战争虽然它打败了一个亚洲“老大哥”,但清王朝毕竟被认为是一个腐朽的、本来就不堪一击的对手,而俄罗斯是不可一世的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军队人数最多的欧洲殖民帝国。

  日俄战争是一场很怪的战争,这一被今天很多中国人忽略的战争,其实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是日俄两家为了执掌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大打出手,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的一场争霸战。

  俄罗斯也是一个军事立国的国家,沙皇即“凯撒”的俄语发音。伊凡四世、彼得一世的改革,使其跻身欧洲强国的行列,自称“第三罗马”。但沙俄的改革是在封建农奴制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同样不够彻底,经济基础没有大的改变,特别是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体上仍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落后国家。

  从战争中的表现看,沙俄崇尚约100年前图库佐夫的作战方法,在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条件下,俄军主导的军事思想却强调的是刺刀白刃战;率领欧洲舰队增援太平洋方向的统帅罗日杰斯特只有帆船时代的作战经验,不懂钢甲战舰时代的海军战术;更可笑的是,当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部队领到的却是一车厢一车厢的神像。再加上俄国陆海军统帅机构和指挥系统的内部矛盾和混乱局面,包括彼得堡派来的皇亲国戚的插手干预,决定了俄军必然惨败的命运。

  资料图: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突然袭击停泊在旅顺的俄国舰队。新华社发

  日俄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国家战胜了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帝国”。这场“震撼整个世界”的战争,确立了东方“蕞尔小国”日本的强国地位。而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民众对沙皇制度不满大增,直到爆发1905年全俄大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沙皇帝国灭亡,最后被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取代。当然,日本军国主义的倒行逆施,也为后来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结局昭示世人,大凡重大而深刻的军事变革,无一不是对旧有体制伤筋动骨的根本性变革,毫无例外会引起军队组织形态和力量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改革不是改良。推进军事改革只能用革命的办法,不能用改良的办法。建设新型军队不能在旧军队框架上涂涂抹抹、修修补补,必须与时俱进,重新构建。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打起仗来还会吃大亏。

  今天,我军正处在一个划时代改革的历史关口。习主席领导的这次中国军队改革,直指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外电称之为“至少30年来针对中国军队的最彻底的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的未来。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将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彰显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产生长久持续的重大影响。

责编:李晓波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