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强军梦”: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关键一招] [改革是要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2015-12-31 09:13: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12月31日消息 ( 单 双)强国必须强军,强军路在改革,这是中国军队真正走向强大的不二法门,是实现强军梦的必经阵痛。军事变革必然面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格局调整,敢不敢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到中流击水,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是军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无路可退,只能义无反顾、一往直前!
历史的警示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绝不等待任何一个民族。军事变革是新旧体系的更迭与质变,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军事变革,为当前处在关键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军队改革提供了宝贵借鉴。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凭借非凡的战略眼光适时改变作战思想,吸收胡人战法的先进要素,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巩固国防,坚决推行“居重驭轻”建军路线,对南、北军进行强力改革,大力组建精良骑兵集团。最终大汉铁骑席卷漠北,国家安全得到极大巩固,西汉王朝由此进入鼎盛时期,“汉”成了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至今绵延不息。反观清朝后期,天朝大国从上到下毫无忧患意识,临近历史岔路口而不觉,直至历经国内动乱之苦,饱受西方坚船利炮蹂躏后,统治者才痛定思痛,在军事建设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却也阻力重重、敷于表面、结局凄凉,致使国家屡遭劫难,中华民族留下了永久的耻辱。
不改,死路一条。改不好,也是死路一条。若想长治久安,就一定要把握大势、破陈立新,围绕着提高军队战斗力进行根本的、真正的改革。
现实的挑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都根据自身安全需求和战略调整,纷纷加紧推进军事转型,改革组织体制,重塑军事体系,争夺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军费削减的大背景下,美军不断适应作战思想的变化,提高战略创新能力,调整军事力量发展重点。美军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削减地面作战力量,加强海空力量建设,压缩冗员,节省开支,集中资源提升新的作战力量。特种作战、太空作战、网络作战力量的比重明显加大。网络战、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新一代空天武器、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先进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新概念武器的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确保军事力量发展与转型后的战略需求相一致。俄军开展的“新面貌”改革,大力推进军队职业化,大幅压减军官、院校和指挥层次,其中国防部和总参编制员额减幅高达61%,目标就是要实现“建立一支密集型、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机动快速灵活、善于完成国防任务、并能制止任何武装冲突的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职业化和现代化武装力量”。此外,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军队也在积极进行改革调整,不同程度的减压员额。
在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精兵强质是世界各国军队未来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
发展的选择
军队战斗力的关键,不在于军队的数量,而在于军队的质量。军队裁减员额不是单纯做减法,而是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已先后进行了10余次裁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先后裁减员额170万,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战斗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军队建设和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动力在改革,根本出路也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随后我军适时出台了调整解放军审计署建制领导关系、完善军队相关政策制度等改革措施。这次改革,重点放在深化领导指挥体制改革、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可以预见,由此带来领导指挥体制更加高效灵敏,军队力量结构更加合理,政策制度更加完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军事人才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本质上是为了掌握未来战争致胜的主动权。以改革助推强军、以强军助力强国,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随着改革的全面铺开,“改革阵痛”和“震荡效应”将逐步显现。隔膜于改革呼声、守成持故,对改革轻描淡写、心神不聚,抓改革激情不足、虎头蛇尾,都必将错失改革机遇,留下历史遗憾。经历一次次的腾笼换鸟、破茧成蝶,这支伟大的军队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面对新的挑战,让我们拿出“强军兴军、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英雄勇气,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胆气,放眼天下、直面未来、“中流击水”,哪怕千难万险,也勇往直前,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坚定地前进!
责编:宋道玉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