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军事评论

投稿:ygjs@cnr.cn

《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引发共鸣

2015-06-08 10:29:00  来源:人民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历史不容遗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火燃遍四大洲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被卷入战火,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仅在亚洲主战场中国,战争造成的军民伤亡就达到3500万人。

  历史不容遗忘,正义必须伸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播出恰逢其时,引起共鸣。

  反思,要有正确的态度

  “谁不反思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纪录片呈现了两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德国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而日本却出现百般抵赖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领导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逆动,严重冲撞国际公理和正义的底线。德日的对比,促使人们铭记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一段话:“5月8日首先是一个记住人们苦难的日子。但也是我们反思历史的日子。我们越坦诚地面对这一天,我们就越能自由地面对责任……谁不反思历史,谁就会对现实盲目。谁不愿反思暴行,谁将来就可能会重蹈覆辙。”

  日本外务省前中国课课长、政治学者浅井基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部纪录片着眼大局,从日本与德国在历史教科书以及教学方面的差异切入分析,这一视角难能可贵。从客观上来说,这一纪录片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我希望这个纪录片能够再多制作一些其他语言的版本,在国际上广为流传”。

  “在经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选择正视历史,这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来自德国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孩提时代和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就让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意识:德国承担着沉重的罪责。”

  “日本政治家的反思不如德国。德国将希特勒和纳粹作为责任人,而对日本而言责任方只是相对抽象的军国主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步平之言点出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症结。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李佳圆则认为,日本对战争的解读不可思议地放在了自身失败而淡化战争伤害的角度。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日本战后一代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可以说为今日日本政坛的极右翼表现埋下祸根。

  现年93岁的丹·克劳利二战时是被派往太平洋战场的美国空军士兵。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表现得比德国纳粹更加残忍,南京大屠杀中日本给中国平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不幸的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思维狭隘的日本政客阻止了日本民族认识历史的细节。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纪录片中真实的记录使人进一步认清,一个国家若要走正确的道路,必须勇于正视过去历史,汲取历史教训。只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才能有根本的改善,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才能改善。

  反思,同逆流坚决斗争

  “一想到日本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全面反省过这段侵略史,感觉有愧于邻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谈到德国的战后反思过程,步平告诉本报记者,德国战后反思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纳粹上台;二是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战后初期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德国社会较为沉默,更重视的是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苦难。上世纪60年代中期,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司法界锲而不舍追究纳粹责任;二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其在战争中的责任;三是青年人开始思考。这三个层面的思考导致社会发生变化,直至1970年著名的勃兰特下跪。反思思潮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2013年,柏林等城市举办了500场活动来反思战争。步平当时正在德国访问,他的一位朋友也举办了一个展览介绍纳粹上台以后德国汉学家如何遭到迫害。朋友说,做这个活动,不是因为德国很清醒,而是因为社会上还有很强的逆流,必须同逆流坚决斗争。

  “日本社会是有斗争的,并非一边倒。”步平说,战后初期,日本经历了同德国很相似的情况。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当年为什么支持战争,提出“悔恨共同体”的口号,但这些都站在日本本身受害的立场上。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发动越南战争,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一部分日本人随之开始对自身在二战中的加害者角色产生反思。

  “我最厌恶战争。一想到日本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全面反省过这段侵略史,感觉有愧于邻国爱好和平的人民。”这是一位日本老人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千千万万有良知的日本人的心声。这位老人叫川浪寿见子,是日本“继承与发展村山谈话会”成员。谈及这部纪录片,她说,德国人战败后整体反省了纳粹德国的历史,与周边邻国一起修订历史教科书,可谓是勇于直面历史的典范。

  享誉全球的德国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教授是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他认为对历史进行公开真诚的反省,是面对历史唯一可行和可持续的态度。他对本报记者说:“虽然我在战争结束之后1947年才出生,但我从未否认作为德国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负罪。我们不能说罪行只是少数几位战争罪犯犯下的,事实上有更多人都涉及其中。因此整个德意志民族都要承担这一责任,而我们确实做到了。”

  反思,不能够出尔反尔

  “在中国杀人无数、铁证如山,怎么能不认错呢?这样没有人性的军国主义,今天不忏悔,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

  纪录片列举了日本政客种种出尔反尔、摇摆不定的表态。步平就此指出,战后反思的问题上,若说德日之间的差距,最为明显的就是政治家的问题。

  已经93岁高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程学院训练部原部长周东葵将军,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起战争年代,周东葵老人眉目紧蹙,情不自禁地攥紧了拳头。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细菌战……日本法西斯非常野蛮、残酷,老人眼里冒出愤怒的火光:“在中国杀人无数、铁证如山,怎么能不认错呢?这样没有人性的军国主义,今天不忏悔,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

  周东葵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德国人能够做到下跪、认错、赔偿,说明德国是有希望的。承认有罪、道歉、赔礼,这是日本应该做的。

  “一个国家不反思历史,注定会让历史重演。”约尔格·伍德克说,美国在战后迫使德国对历史进行彻底反思是德国的幸运。

  反思,为让下一代记住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和平和共存不是凭空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努力得来并不断去维护的。”

  纪录片呈现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一幕——“历史历历在目,没有人能撇清关系,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重蹈覆辙。”

  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内容的纳粹时期历史,教师必须对纳粹统治进行深入的讲解,抵制美化第三帝国、大屠杀等言论。

  雷雨兴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一名德国专家,她对本报记者讲述了儿时去法国旅游的经历——有些人对他们不太友好,她很困惑。父母告诉她,那是因为德国曾经侵略过法国,给很多国家的人都造成过巨大伤害。她说:“那时历史课里自我批判的内容很多。现在看来,这种学习是非常值得和有必要的,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才能确保不再走错路。”

  约尔格·伍德克也有同感:“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和平和共存不是凭空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努力得来并不断去维护的。”

  全美巴丹与科雷吉多尔防卫军纪念委员会会长简·汤姆森对本报记者表示,承认历史首先要从教育做起。德国就有教育信托基金,专门用于教授准确的二战历史。日本也应该成立这样的基金,理想的情况是让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作为日本历史教育基金的董事会成员。

  浅井基文由衷地说,德国为了与邻国就历史认识达成一致做出了种种努力,值得日本学习借鉴。日本应从国家层面全面反省并真诚道歉。日本政府必须停止篡改历史教科书,并制定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

  在关键历史节点上,人们需要重新思考那些深邃的问题:70年前的那场战争的教训是什么?我们应该坚决地做什么,才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反思,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正确地认知。只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努力,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记者孟祥麟、赵成、白阳、杜一菲、赵明昊、黄发红、李博雅、宋豪新)

责编:魏明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