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军事历史 > 军史解密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开国大典,我党领袖为何不乘电梯而亲自登上天安门

2016-06-23 11:04:00  来源:中国国防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执政,开始新考验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在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习近平

  天安门城楼有67级台阶,拾阶而上,最多只需要三五分钟。然而,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似乎,想从每一次迈步中,探寻这个古老城楼的秘密。

  的确,在近现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天安门这样,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她是中国的象征,是国人聚焦的中心。她的动荡与宁静、欢乐与沸腾是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影迹。在这里,明清皇帝曾“金凤颁诏”;在这里,八国联军曾耀武扬威;在这里,“五四运动”曾风云迭起……有着“外安内和,长治久安”良好祈愿的天安门眼见着数次“城头变幻大王旗”,“和”与“安”始终是奢望和梦想。

  直到67年前的10月1日,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来到这里。讲解员介绍,开国大典前,工作人员已准备好了电梯,可没有一位领导乘坐,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或谈笑风生、或若有所思,一步一步走过古砖道登上城楼。或许,对于他们来说,登上城楼,不仅意味着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国家的建立,更意味着建设新中国征程的开始。登楼,每一步都是考验。如同进京前,毛泽东向随行人员所说,建国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是进京考试的。进京赶考,就是接受执政的考验。

  67年后,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我们无法揣度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当时的心情。凭栏远眺,长安街上如织的车流、广场上络绎不绝的人群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而在67年前,老一辈共产党人看到的是什么呢?彼时,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国内经济一片凋敝,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严峻考验……

  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对党的最大信任,也是党面临的最大挑战。要想不负人民重托,只有重新学习。列宁曾经把十月革命后开始的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比作“新的升级考试”。面对同样的“升级考”,新中国成立后,谙于攻城略地的将士们当起了“小学生”:拿枪的手改握锹镐,绘作战图的笔改绘城市建设图,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脱下戎装出现在外交舞台……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开工,不到两年胜利通车;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开建,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等十大工程,很快全部建成,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一位年近七旬的程阿姨告诉记者,她至今记得,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五中全会结束后,毛主席以及党中央领导和代表们一同来到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参加劳动的事。消息传来,她和同学们心情激荡,投身劳动、投身创造、投身新中国建设……

  从1949年“进京赶考”到现在的67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社会主义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让7亿多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中国奇迹让世人惊叹。

  而今,使命在肩,挑战艰巨。复兴道路上,有阳光,也会有风雨﹔有坦途,也会有荆棘。这些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经历了风雨洗礼、创造了辉煌业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勇敢直面执政挑战、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是新征途上永远的必答考题。(张和芸 石宁宁)

责编:杨宸琇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