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昨天(3月1日)起正式实施,四川1000多个传统村落保护从此有了法律武器。记者实地探访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看《条例》实施后,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有哪些预期利好?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来听总台驻四川记者刘涛的报道。



  金箱村位于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西南面,从成都开车到这里大约1个小时。金箱村里现存古院落、古寺庙、古桥、古堰多处,尤其是始建于乾隆时期的贺家院子和古书院保存完好,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金箱村还走出了我国著名哲学家贺麟。现在,贺麟故居、贺家老房子、上班竹园等,共同撑起了金箱村的古村落。金箱村也因此在2013年被命名为国家传统村落。
  一直生活在五凤镇的李德富老人,长期致力于川西四合院的研究。在他看来,贺麟故居有别于传统的川西民居:“贺麟故居它是非常典型的三进三重,那边一个四合院,这边一个四合院,结构一模一样,联耳四合院,三进三重联耳四合院,在川西四合院民居当中,它就独具一格了。”
 
 
  实际上,从10年前的2010年开始,当地就开始规划、保护起以贺麟故居为核心的金箱村传统村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后的金箱村2013年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这也成为当地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金堂县住建局城建科科长何晓维看来,包括金箱村在内的一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一直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难题:“一味的保护这个地方,它不发展,对老百姓也是不好的,一味的发展破坏了传统村落的老建筑,这个也是不好的。怎么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和老百姓它的收益之间利益衔接的问题。如果这个利益衔接机制建立好了,那么传统村落保护的越好,老百姓的收益更高,他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而且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何晓维的担心不无道理。金箱村现有3666名村民,分成25个小组散居在各处,给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有人房屋老化要维修,还有人羡慕现代生活方式,想要将老宅推掉新建现代风格的住房……这让金箱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一直处矛盾中。
  在基层从事乡村规划、管理工作20多年的五凤镇社会综合治理办主任文德坦言,要更好的保护传统村落,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村民的数量。他们利用各种政策,准备将愿意搬迁的1200多村民,从山上搬迁出去:“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下山移民,希望他们能够向场镇集中,人口少了,建筑风貌起来了,再引进一些文旅产业进来打造,更有利古村落的保护,便于更多更好的发展。”
  当地也在一直探索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减少现有村民的数量;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在原来的宅基地重建房子的村民,要按照审批后的统一样式修建……这些被当地干部称之为“摸索着来保护传统村落”的办法,也引来一些村民的不理解,觉得乡里、村里管的太宽,管的太严。
 
 
  从昨天开始,对于从事传统村落保护的金堂县住建局城建科科长何晓维来说,他们有了法律的支撑——《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3月1日起正式实施,包括金箱村在内的四川1000多个传统村落保护从此有了法律武器,“我们做这个传统村落的保护,有法律层面的依据了,以前保护是零星的自发的一种行为,然后现在各级政府它都有责任和职责来保护这个传统村落,保护的力度可能更大。对于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条例里面也明确了处罚,对于传统村落长期持续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虽然有了法律的支撑,不过保护好传统村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要唤起全社会对保护传统村落的认识;要加大懂传统村落工匠的培训;要在不破坏传统村落的前提下,通过旅游等其他手段,来增加村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