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理性、宽容是对孩子最好的呵护
2016-12-13 13:37:00 来源:央广网
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发酵。从网上舆情来看,绝大多数网友都支持孩子父母维权,并猛烈抨击校园欺凌。然而,网友的情绪虽然得到了极大宣泄,但事件却没有妥善解决,反而将孩子的父母和学校推到了剑拔弩张的对立面。更可怕的是,善忘的网友很快又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新闻事件,可怜的孩子父母,却骑虎难下,孩子被欺负后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双重伤害,不知会否影响终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尽全力呵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为此,当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并造成心理伤害,为人父母自然无法淡定。“每一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这样的情绪式表达,深深契合了为人父母者的心理,引起广泛共鸣。然而,当情绪像洪水般倾泻之后,理智便被淹没,网友在大呼“严惩熊孩子”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以暴制暴”只会换来事态的不可挽回。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必须立场坚定:坚决遏制!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社会道德的角度,校园欺凌,都该人人喊打。然而,中关村二小事件的性质目前尚未定论,网友只能仅凭受害者父母的一方之词,先入为主认定为“校园欺凌”。但从学校角度来看,却认为是“偶发事件”。从定义来看,校园欺凌,指的是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但从校方的回应来看,受害者平常也给其他同学取外号。因此,这究竟是欺凌行为还是玩笑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认定。笔者想探讨的是:受害者父母在自媒体上声泪俱下的声讨和丝毫不肯退步的咄咄逼人,究竟是在帮孩子还是害孩子?
父母的愤怒情绪,在情理之中。但问题,终究还是要解决。受害者母亲的要求是:学校严惩恶作剧的孩子、对方父母需书面道歉、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再受到伤害等。这样的要求既合理又不合理。合理在于,如果真是校园欺凌,与法与理,校园欺凌者都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合理之处在于,即便是真的校园欺凌,家长如此过激反应,是不是在“以暴制暴’?退一步说,即使学校答应了家长的要求,严惩了熊孩子,也道歉了,并做了保证,但你的孩子就此能走出阴影吗?经过这次闹大的事件,他就此成了一个“特殊”的人,老师、同学知道他的父母不好惹,势必对他另眼相待。孩子从此更加被冷落、孤立,这种伤害可能比当初被扣垃圾桶更严重。
身为父母者,该怎样给孩子更好的呵护?是把小事闹成大事,是教育孩子睚眦必报,是非要闹个鱼死网破吗?被扣垃圾桶,或许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并不认为那是欺凌,他可能以为只是玩笑开大了,你却用大人的思维去替代孩子来维权,这对孩子是呵护还是伤害?
有专家分析说,容易被欺负的孩子,基本上有几个特征:一是性格懦弱、二是行为怪异、三是孤僻没有朋友。自然界的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人生很残酷,就是适者生存。因此,在校园欺凌这件事上,事前防范比事后吵闹更重要。
家长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上,引导孩子乐观积极向上,与人为善,成为一个合群的孩子。如果哪天孩子被欺负了,哪怕再愤怒,也要保持理性。父母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自律?伤害已经发生,父母该做的是把伤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其中包括及时站出来给孩子撑腰,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既是饶恕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如果这位孩子的父母在对方父母及学校道歉之后能坦然接受,并告诉孩子我们要学会原谅,放下一切,事情的结局会不会更好?(央广网评论员曹美丽)
编辑:张颖
关键词:理性;宽容;孩子;呵护
时下,不少人喜欢用“任性”这个词,像“有钱就任性”、“年轻就是任性”、“有订单就是任性”等等。当然,社会进步、人进步是需要些任性的,但是在任性的同时,更需要多一份理性。
2015-09-28 08:43:00
2014-09-04 23:55:00
2013-04-20 09:35: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