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2月21日消息(记者陈庆滨)记者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该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研发出“海上多模交互融合通信关键技术”、“海上安全信息发布系统”、“京津冀协同航海地图服务关键技术”等多项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航海保障智慧水平。
据介绍,针对海上无线电通信存在的不同频段无法互联互通、不同设备统一平台兼容控制难、无法统一平台便捷组网等问题,该中心创新研究多模通信控制技术、多模交互通信技术、通信资源调度分配技术等三大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一种海上多模交互融合通信技术,实现不同设备在统一平台通信、控制、管理,实现海上通信“一张网”。该成果已在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日照市海洋通信管理站等单位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通信效能、工作效率和设备运行管理水平。2020年11月,经中国航海学会业内专家评价。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开发“海上安全信息发布系统”方面,系统结合天津海岸电台业务需求,采用e航海通用岸基系统架构(CSSA),应用智能图像识别信息化技术,自动收集、处理多源海上安全信息,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除为用户提供传真、手机短信等传统服务外,还通过互联网、北斗卫星等方式提供定制化、精准的海上安全信息服务,提升了海上安全信息使用效能。成果自2018年1月起在天津海岸电台投入使用,2020年11月,经中国航海学会业内专家评价,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还创新研究“京津冀协同航海地图服务关键技术”。该技术首次构建了一整套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航海地图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当前“智能航运”建设中陆海地图不兼容、产品服务模式单一和不适应全媒体环境等难题,为京津冀海区协同发展提供一整套航海地图服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该项目编制的《北方海区图》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29届国际制图大会(ICC)大会,获得地图类一等奖;获得行业科技进步奖5项,全国性工程奖励6项,出版综合性地图集3本,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2020年11月,经中国航海学会业内专家评价,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推广应用水上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方面,据该中心介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IS系统)是船舶之间相互识别和避碰的主要工具,也是海事监管和事故调查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船舶自身身份信息填写不准确,更有不法人员通过一船多码、一码多船、恶意关闭船舶设备等手段开展海上偷盗、走私等违法行为。中心充分发挥数据和技术优势,设计研发了水上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沿海船舶AIS设备“实时体检”,有效解决了违法证据“易损毁、难留痕”问题。依托水上无线电智能监测系统,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研发了“净海卫士”无线电执法小程序,并在各直属海事局和地方海事局推广使用,查处了多批水上无线电违法船舶,提升了现场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据介绍,2020年,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共实施年度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8项,登记科技成果33项,获得国家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5项,3项成果顺利通过中国航海学会科技成果评价,2项成果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1项成果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