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改革紧锣密鼓,部队训练热火朝天。袁宏彦摄
2015年12月31日,与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一同挂牌,战略支援部队正式亮相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
“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习近平主席强调,成立战略支援部队,有利于优化军事力量结构、提高综合保障能力。战略支援部队要坚持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发展,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支援部队。
这究竟是支什么样的部队?亮点在哪里?成立之初,官兵们在做些什么?近日,本报记者走近战略支援部队,真切感受这支新生部队的强军热潮。
“没有高度融合,就没有联合作战”
什么是战略支援?案例摆在眼前:
2011年5月,美军击毙本·拉登的作战行动,为世界各国军队上了生动一课。表面看来,是两架“黑鹰”直升机和24名“海豹”突击队员在执行任务,但其背后却有着一个庞大系统在支撑:若干颗侦察和通信卫星、一架担负实时传输和无线监听任务的隐形无人侦察机、多架空中待战掩护的F/A—18战斗机、一支担负战略支援的航母编队、两个中亚基地和五个指挥中心,以及近万名各类支援保障人员……
这种小规模行动、大体系支撑的作战样式,充分展示了现代作战的制胜机理。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
“战略支援部队就是支援战场作战,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它是联合作战的重要力量。”有军事专家向记者介绍,形象地说,战略支援部队为全军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信息支撑和战略支援保障,撑起全军体系的“信息伞”,它将与陆海空和火箭军的行动融为一体,贯穿整个作战始终,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力量。
“没有高度融合,就没有联合作战”。战略支援部队组建之初,就紧紧盯住制约我军联合作战的瓶颈,以组织开展军事工作筹划研究起步,围绕如何理解任务、如何建设发展、如何在更高起点上开好局,组织不同类别部队、军地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座谈交流,对部队职能定位、编成结构、领导指挥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持续研究论证。近日,部队主要领导还分赴军地相关单位,围绕新质战斗力生成开展专题调研。
军民融合是信息化战争的“天性”。据统计,一战时期,武器装备研制涉及的工业行业技术门类数以十计;二战时期,扩展到数以百计;到海湾战争时期,则是数以千计。近些年来,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而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均来自民用信息系统。
围绕实现军民融合,战略支援部队提出,要从规划、机制、资源、项目、运用和人才等方面持续推动深度融合。新年一开局,部队谋划建设的多项战略工程中,已出现不少军工企业、科研院校专家的身影,一座立足部队、面向全国、服务强军的“云智库”初露端倪。
“加速培育新质作战能力,打造新型作战力量”
进入21世纪,新军事革命的冲击波汹涌而来。特别是随着信息、智能、隐形、纳米等战略新兴技术的持续突破,新型作战力量成为军事能力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军事强国竞争的新“宠儿”。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组建太空作战部队,建成了下辖10万部队的网络司令部,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战力量。俄罗斯整合空军与航天作战力量建立空天军,组建了网络战指挥机构和部队。英国启动新锐网络战部队“第77旅”,通过脸书网站平台专攻“非常规信息战”。日本则通过《宇宙基本法》加快太空军事化进程,积极组建“网络空间防卫队”。
面对这场新军事革命的汹涌浪潮,谁洞察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习主席和中央军委果断决策,组建战略支援部队,打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并将其作为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围绕加速培育新质作战能力,部队确立了技术武器化、力量体系化、能力实战化的发展方向,以进入战备为指标,分阶段推进实战化能力建设。
部队建设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力。记者在战略支援部队采访时看到,各级都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改革、促转型,许多摸惯了键盘鼠标的科技专家穿上了作训服、走上了练兵场。曾经束之高阁、停在纸上的科研成果,被带到了武器装备研制试验现场和部队演习训练场,成为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的“倍增器”。
据了解,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坚持在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手段上求突破,研发的某新型作战装备已通过初步评估,毁伤效能达到国际同类装备先进水平。
习近平主席向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旗
“只有锐意创新,才能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
今年元旦期间,战略支援部队领导通过电话、视频抽查所属部队作战值班情况。从深山密林到深海远洋,从大漠戈壁到祖国边陲,部队官兵齐装满员、枕戈待旦,在战斗岗位上迎接部队组建。
作为一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战略支援部队把创新视为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动力之源,聚力创新新型作战力量的作战理论、组织形态和发展模式。
在组织形态创新上,着眼新的领导指挥体制,加强对新型作战力量编成模式和领导指挥关系的研究探索。着眼实现跨越发展,部队提出了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技术突破为驱动、以问题倒逼为导向、以竞争超越为途径的发展模式,摆脱尾追式、模仿式发展的被动局面。
“维护和平的最好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重新定义战争”。围绕加快部队职能转型、积极适应使命任务拓展,战略支援部队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超前谋划新型作战力量布局,确立自己主导的“战争规则”,实现非对称竞争优势。
记者在战略支援部队采访时看到,从机关到部队,从实验室到演兵场,一场“头脑风暴”正在翻卷奔涌——
某部组织的研讨会上,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纳米技术等新名词不时在讨论中脱口而出。一位毕业自名牌大学的青年博士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军人谋划和准备的,永远是明天的战争,甚至后天的战争。”
在这里采访,记者每每为官兵昂扬的精神面貌、敏锐的前瞻思考所震撼,对这支新生部队的未来充满信心。
(宗兆盾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