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专题策划 > 宣传强军思想 讲好强军故事 展现强军风貌 > 强军故事
2017-03-02 14:32:00 来源:央广军事 说两句 分享到:
“薪火相传·赓续血脉”千人万米长跑赛
“人民空军起飞我们在,人民空军强大我们依然在”
2月27日,牡丹江学校师生来到该师营区,与官兵们一同参加纪念老航校成立71周年升国旗仪式,并参观老航校精神励志园,观看反映老航校内容的视频,把开学第一课放在空军军营。
3月1日,“人民空军从牡丹江起飞”、“雪城牡丹江哺育大国空军”、“北疆虎师情系雪城”等数条标语条幅和东北老航校历史宣传片,在驻地市区商业圈、主干道、高速路口、高架桥等醒目位置显示,在百余台公交车和3000余台出租车电子屏流动时,民众驻足观看,纷纷拿出手机在微信圈传播和点赞。
马拉飞机运送航材。(资料图)
一座城市和一个军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牡丹江是老航校生死存亡的转折地,人民空军首批男女飞行员的起飞地,空军初创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人民空军的历史坐标点。心怀人民空军梦的老航校人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老航校3年多办学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牡丹江奋战,人民空军的成长在这里起步。”
1946年形势危急,老航校从通化向牡丹江转移航材,牡丹江大桥被国民党炸断,火车无法前行,危急关头,人民群众就用自家马车帮助航校转运航材。从宁安到牡丹江有40多里,他们不顾路途劳累连夜赶路,有时连吃饭、喝水都在行进中。来到牡丹江后,又将最好的办公场所提供给东北老航校使用。
辽沈战役结束后,为了支援修建牡丹江海浪、温春、兰岗三个机场,用于老航校办学,当时市长、县长带领群众日夜奋战,吃住都在工地上,工程进度极其迅速,仅仅一年时间,按计划全部完工。原老航校牡丹江飞机场场长王念慈回忆感慨地说:“我作为军方代表,亲历此事,深切地感受到牡丹江地区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对空军建设事业的支援是十分感人的。”
驻地市区商业圈、主干道、高速路口、高架桥等醒目位置播放东北老航校历史宣传片。
年初,部队走访地方相关部门,重点介绍人民空军起步成长与驻地的历史渊源。春节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又被邀请来到部队观看“奋飞在改革强军新航程党政军迎新春联欢会”,《人民空军从这里起飞》情景剧、歌伴舞《我们是老航校精神传人》等节目,背景屏显示的一幅幅画面,极富感染力。
军地频繁互动,促成了大事难事的解决。一名飞行员因家属工作难以调动,一直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市主要领导了解此事后极为重视,很快得到解决,此事在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强大的社会舆论效应,军地关系更加密切。
地方有意打造“空军城”名片,部队需要将空军初创精神发扬广大。军地双方都感到,军民融合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帮困解难,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融合。帮助地方宣传“空军城”名号,结合老航校纪念活动,军地互动,才有了后续的联合行动。
“人民空军起飞有我们在,人民空军强大我们依然在,传承军民共育老航校精神,我们既自豪又荣耀,不当旁观者!” 这座城市掀起了“空军热”。
责编:杨宸琇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