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专题策划 > 伟大的征程——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 关注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红军历经近600次战役战斗 制胜之道看这里

2016-10-21 10:09: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漫漫长征路,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大小近600场战火的洗礼,成功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战例,以军事上的胜利完成凤凰涅槃——

  永远的制胜之道

  向红军学打仗学指挥,继承“活的灵魂”是根本

  历史样本

  “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样本解读

  长征,被动中始行,主动中胜出。遵义会议后,那支善用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红军又回来了,刚度过41岁生日的毛泽东,在赤水河畔力挽狂澜,领导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

  一支军队的战略战术,凸显这支军队的核心战力,关乎这支军队的前途命运。诚如刘伯承元帅所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

  1936年2月底,国民党军以100多个团的兵力对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发动进攻,贺龙和任弼时等率领红军进入贵州西南部的乌蒙山区。此后一个月,红军拖着国民党军在山区转圈,直把敌军拖得无力“追剿”,只能撤回。乌蒙山回旋战堪称贺龙用兵的神来之笔。

  对此,毛泽东高度评价:“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读史感悟

  陆军第42集团军某旅旅长邢卫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变者谓之神。其实,战争中没有神机妙算,只有坚持真理和随机应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打仗“活的灵魂”,是我军永远的制胜之道。

  鉴往方能开来。当前,面对我军“两个能力不够”和部分指挥员“五个不会”问题,尤需我们从红军长征的经典战例中汲取营养与活水,推动部队训练特别是指挥训练向实战化靠拢,把我军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战略战术运用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像红军那样牢牢掌握“制信息权”,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打胜仗

  历史样本

  “我军各方往来密电皆翻译成文,无怪其视我军行动甚为明了,知所趋避。”

  样本解读

  赤水河畔,敌我兵力之比达到了空前的13:1。然而这场在蒋介石看来没有悬念的围歼之战,却被毛泽东导演成了一幕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历史活剧。

  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十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将士们的英勇战斗外,还得益于红军的情报工作。中央红军早在反“围剿”作战时,就组建了无线电分队,开办了通信学校,培养了大批无线电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掌握了当时堪称“高技术”的无线电侦听和破译技能。

  一渡赤水“避敌”,二渡赤水“歼敌”,三渡赤水“诱敌”,四渡赤水“甩敌”……四渡赤水期间,通过侦听和破译,红军能准确了解敌人的行动部署,敌军态势对我来说犹如透明战场。而国民党军主要靠飞机空中侦察,加之红军常常夜行晓宿,蒋介石对我动向则如盲人摸象。如此一来,两者之间的较量,胜负高下岂能有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对长征期间的情报侦察工作赞赏有加:“有了军委2局,我们好比打着灯笼走夜路。”

  读史感悟

  火箭军某导弹旅旅长石鸿雁:制信息权,是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战略“制高点”。与红军长征时期不同,今天的“制信息权”有了全新的内涵,除了传统的情报侦察,以一体化作战指挥平台等为代表的信息支持能力与信息对抗能力,正在成为我军战斗力的核心要素。

  塑造后天的军队,才能打赢明天的战争。直面军事变革的疾风骤雨,我们只有下大力深研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在实战化训练中更加突出破敌体系、网络对抗、依技施谋等内容,才能像红军前辈那样,即便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能转劣为优,决胜未来信息化战场。

责编:李晓波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