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游翰霖博士随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博士生论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小组赴延安实地参观见学。出发前,他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他的家乡是红色名城贵州遵义,在读完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后,对儿时熟悉的长征故事更加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完成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壮举。期待着在这次延安之行中找到答案。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时,博士生论坛学习小组成员谈论最多的是中央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或者是刚到陕北这块贫瘠而陌生的根据地会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游翰霖却在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实事求是中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参观时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时,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南泥湾革命文物展览馆,他们通过参观当年垦荒时使用的农具和记录那些热火朝天劳动场面的照片,再次体会“一把锄头一把枪,开展大生产,保卫党中央”的豪迈,真切感受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震天口号下人人积极参与劳动的激情。
参观活动结束后,学习小组开展了学习体会交流讨论。游翰霖以《民族的脊梁》为主题,向大家汇报了他的感受和思考。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对于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些关键点,既是决定历史长河流向的转角,又是去沙存金的时代浪潮。时势造英雄,又从来对英雄精挑细选,唯有那些怀着因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的历史自觉者,才能在历史星空中镌刻下他们璀璨的光辉。对于这些民族的脊梁而言,理想是指引方向的灯塔,祖国是九死不悔的守望,人民是一切动力的源泉,革命是百折不挠的执着。
在返校后,游翰霖博士开始了国家安全战略的学习研究,广泛阅读了大量不同领域的书籍资料,不断总结和宣讲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他在其开设的察网专栏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倚天长剑要牢牢掌握在成熟的先锋队手中》和《中国军队为何远胜于印度:时势、英雄以及领导核心》。以此为基础,他于8月24日赴原北京军区某旅为我校驻训学员做了《听党指挥,人民军队为“中国梦”保驾护航》宣讲报告,从历史脉络和国家安全的角度阐述我对“军魂意识”“核心意识”以及强军使命的理解,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