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试
用生命“蹚雷”,在刀尖起舞
——记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一对试飞员夫妻的家国情怀
八月的赣北,天气很善变,下午还是晴朗无云,等到傍晚时分,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下个不停。
走在回家的路上,陈晓琛心里不断地揣测:丈夫明天有试飞任务,按规定不能回家住宿,可是,现在气象条件变了,任务会不会取消?
其实,这样的猜测,陈晓琛有过无数次,结果也早已让她习以为常——丈夫留营住宿,任务按计划进行。
陈晓琛的丈夫叫王道明,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一级试飞员,三种气象教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一)回家的路
“第二天有试飞任务,前一天晚上必须留营住宿不准回家”是这个大队坚持多年的一项制度。
刚到试飞大队的时候,陈晓琛不适应,觉得这条近乎严苛的规定有些不近人情:营区面积就那么大,从试飞员宿舍到家属楼不过2、3分钟的路程,回家休息又咋了?第二天按时参加任务不就行了嘛!
一次,执行某新型直升机试飞任务的王道明,已经连续两周没有回家。不巧的是,前来探亲的公公婆婆又因老家有事需要处理,着急着要走。见不到儿子,老人就逮着陈晓琛念叨,“能不能打个电话让道明回家一趟?”“道明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公公婆婆反复催促,陈晓琛心里也烦躁。虽然王道明平时不太爱说话,可极其看重自己的工作。“要是打电话催促他回家,也许会影响他明天的试飞工作。”
思虑再三,陈晓琛还是做了这样的处理:一边电话联系丈夫,简要说清楚公公婆婆要走的意愿;私下里,自己再耐心地和老人解释,独自送他们去了车站。
“不让第二天有任务的试飞员回家住宿,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其实包含着最大的人文关怀。”试飞大队政委陈风华解释说,试飞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试飞员们每次升空面对的都是不可预估的未知风险,必须要保证他们“不带一丝思想杂念升空”。“且不说琐碎的家长里短牵扯精力,要是再赶上家庭争吵,更容易影响到试飞员的情绪、心境,为第二天的试飞任务埋下安全隐患。”
“离地三尺,人命关天。飞行不是儿戏,宁愿一时得罪人,也必须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以保证安全。”据陈风华介绍,成立15年来,这个大队建立健全了包括“下达任务时进行特情测问”“航医提前一天对机组人员一问三查”等60余项安全管理规定,“我们保持15年安全飞行数万小时,不伤一人、不损一机的秘诀就在于此。”
如今,像陈晓琛这样的军嫂心里早没有了抱怨,因为她们已深刻理解和感受到了大队严格落实制度要求、强化正规化管理的良苦用心。
偶然间,陈晓琛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从自己家的阳台往外看,穿过两栋楼之间的空隙,刚好可以看到丈夫留营住宿时的房间。“他执行夜间试飞任务的时候,自己有时因为担心睡不着,就搬个凳子坐在阳台等。直到对面宿舍的灯亮了,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陈晓琛说,有时候,自己还会兴奋地冲着丈夫的宿舍摆摆手,“或许他一次也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