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15:33:00 来源:中国军网 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军人首次完成空中加油这一壮举的是特等功臣、特级试飞员常庆贤,试飞晚辈亲切地称呼他“老常”。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刊文《老常的试飞传奇》,讲述了关于常庆贤的传奇故事。
两架战机在空中同时加油。谷浩东摄
老常的试飞传奇
中国军人首次完成空中加油这一壮举的是特等功臣、特级试飞员常庆贤,试飞晚辈亲切地称呼他“老常”。
老常,不怎么活跃的一个人。按今天的话说,是低调型的,每天飞行完了,自己提着飞行帽匆匆回宿舍。
老常话少,但老常干的工作已载入史册。老常珍藏着一批军功章和各种试飞资料,一张夹在活页中的手绘纸片引起我的注意。图上画的是空中加油时加受油机之间的关系位置数据,受油机与加油机机翼之间距离只有0.6米。两机在空中相距0.6米,这个数据让我目瞪口呆。这样小的距离不要说是在空中,就是在地面汽车行驶中也是不可想象的。话题就从这张纸片开始了,0.6米的距离就是当年压在所有试飞人心中最大的石头。
老常如今依然非常感谢当年十一航校的飞行员。1990年5月,王铁翼和他率领的团队在领先试飞中首先摸索了加受油机近距离编队的可行性,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突破。在此之前部队训练中最小的编队距离是5米,而加受油机加油编队时彼此之间是互相“咬合”的,从严格意义上讲距离是负值。国外的加油编队队形虽然也较小,但由于国外加油机的加油软管较长,加受油机之间的队形相对比较宽松,也就是说在加油试飞中,中国试飞员要遇到比外国飞行员更大的困难。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试飞部队黄炳新亲自挂帅,成立以常庆贤、汤连刚等试飞员组成的空中加油试飞员团队,常庆贤任首席试飞员。
试飞员小组成立了,但是,训练用的飞机还没有,加油机还在生产线上。黄炳新说,没有加油机我们就用歼击机吧。老常说没有教员就采用同乘编队飞行吧。汤连刚说我和老常一起飞。他们一起在歼-6、歼-7飞机上进行了几十架次的密集编队训练,队形从10×10米到5×5米最后飞到两架飞机几乎粘在了一起。“超密编队那个距离有多近呢?”我问。老常想了想说:“我能看到飞机身上的铆钉,还能看到长机飞行员脸上的胡子。那天他没有刮胡子被我看见了。”
老常云淡风轻的描述令我心惊肉跳。在空中,两架巨鹰用这样一种亲密的方式接触,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胆量、胸怀和魄力。对于所有试飞人来说,密集编队都意味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惧。仅仅学会掌握操纵要领是远远不够的。那是一种超越生死、超越自我的忘我状态,不亲身体验,无法言明。
对于试飞员来说,技术与经验都不是唯一的,更多的是心理品质的历练。老常慢悠悠地笑着说:“练到后来,恐惧变成了兴奋,突破了心理障碍。还有一点,我们抢到了时间。等加油机下线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已经准备好了。”
责编:杨宸琇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