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空军雷达兵|某边防中心雷达站:云端有片"兵"成的"林"

2019-08-03 17:37:00  来源:空军新闻  说两句  分享到:

  这座离云很近的山上,树木因为土质原因而无法自然生长,却有一大片树林环绕着雷达站。雷达站里有一个传统,每当新兵下连时都要种下一批“扎根树”,寓意着在边陲山巅忠诚奉献,也见证着战斗力的拔节生长——

云端有片“兵”成的“林”

品读南部战区空军某边防中心雷达站官兵的戍边岁月

苏延强 李建文

  “一、二、三……三十、三十一……”汽车沿着九曲回肠的山路向山顶爬升,数不清转过了多少道弯路。7月下旬,记者一行终于攀上了这座矗立祖国西南极边的高山。

  烈日洞穿稀薄的空气炙烤着山顶,营门的哨兵如松树般挺拔地扎在地上纹丝不动。当地人说,在这座终年云雾缭绕的山峰上,只有最坚韧的树和人才能扎根。

  走在营区里,抬头望见阳光闪耀、白云悠悠。哪知道,惊雷突然炸响,毫无征兆。身旁的杨站长立马拔腿向指挥室跑去,向上级报告并指挥装备防雷。

  后来才知道,在这里“晴天霹雳”很寻常,也最让官兵们头疼。尽管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装备了避雷塔、避雷针,还在下面撒上工业盐、降阻剂等增强避雷效果,但仍要时时提防,才能确保不让雷电损坏装备。

  上士钟宽回忆,有一次,他们发现打雷征兆后,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装备断电防雷。没想到,一口气还没松下来,就见一道闪电劈在生活用电的电线上,“轰”的一声,整个营区的灯泡“哗啦啦”碎得满地。

  官兵们打趣说,这座山给人“四大考验”,就是风、雨、雷、雾。除了雷以外,其他三样也毫不逊色:大风刮起来八、九级,出门换班得两个人挽着走,有一回院外的铁护栏都给吹跑了;“一年一场雨,一次下半年”,赶上雨季,尽管有防潮玻璃、烘干机,衣物床铺还是准要发霉;大雾更是每天从不“缺席”,有时很多天不散,闹得新人来站里一个星期硬是搞不清营区有多大……

  然而,就是在这样几乎与世隔绝的艰苦环境中,官兵和自己种下的“扎根树”一起坚守着一年又一年。

  对于他们来说,种下的树像是“另一个自己”。

  教导员赵龙指着一棵不太精神的小树告诉记者,新兵小付这几天遇到了“难事”。原来,同年兵的树苗长势都不错,偏偏他的那棵枝叶一个劲儿地往下掉。

  “种的树活不成,说明我在雷达站扎不了根!”小付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有时间就跑到小树跟前,又是培土,又是拔草。后来,在有经验的老兵帮助下,给小树移栽到土质稍好的地方,才终于救活了。

  看着一点点冒出的新芽,小付终于放下心来,还特意用红布条写上自己的名字,缠在小树枝桠上。

  中午,整座山一片寂静,只有制高点的那部雷达在旋转着“沙沙”作响。猛然间,“叮铃铃”的“一等”警报猝不及防地拉响。然而,等了好一会,却不见有官兵像想象中那样冲向战位。这是怎么回事?

  拉开方舱的门,看见操纵员早已发现锁定目标,正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椅子后是一床被褥——被子是标准的“豆腐块”,褥子却因为空间狭小而窝起了一大截。

  原来,为了能够最快速度反应,该站确保所有兵器24小时有人值守,官兵每周有一两个晚上就睡在方舱里“枕戈待旦”。

  这个站里的官兵都认一个理:光能吃苦奉献还不够,打得赢才是真英雄。当祖国的一棵树,在最需要的地方深深扎根,努力更高一些、更壮一些,擎起边防空天安宁。

  “作为‘极边第一站’,我们把‘极’字当成标准,做到忠诚极致、预警极致、作风极致。”站长杨映滋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瞄准实战需要,苦练“抢报第一点、准确第一判”本领,9名操纵员因提供空情迅速优质受旅通报表彰,上士王帅荣立三等功。

  见到王帅是在阵地到宿舍的石板路上,他刚刚结束6个小时的值班,稍显疲惫。聊起难忘的几次任务经历,他的眼睛一下子发起了光。

  一个午后,显示屏上突然闪出的光点被王帅敏锐发现。“回波连续,航向较稳定且与风向不一致,初判为有动力的实体目标!”他当机立断,立刻录入空情并持续追踪。然而,这批目标的回波很不正常,一下子谁也拿不准。

  “是鸟群!”王帅再次拨通指挥室电话。“判定依据?”站长询问。“回波形状不规则,航向忽左忽右,速度也不稳定,就是鸟群!”王帅的语气很坚决。随后,根据雷达站上报的空情信息,上级指挥所迅速组织战机起飞查证,果然是鸟群!

  从发现、追踪,到做出判定只用不到5分钟,战友们都说王帅是艺高人胆大。因为一旦误判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于鸟群这一类罕见而且回波特征多变的目标,一些操纵员容易判为“虚警”而置之不理,或是稳一稳再说。事后,王帅的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空防安全,一线操纵员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抢是一种自信,准是一种能力”。

  战场瞬息万变,电光火石之间准确捕捉空情靠的是操纵员艰苦训练获得的条件反射般的判断力,这正是站里官兵个个“胆子大”的自信来源。

  “操纵员的本领是用训练时间硬熬出来的。”即将代表站里去参加全旅比武的中士刘建航是一名直招士官,入伍三年来始终抱定“当兵就要当尖兵”的追求,从对专业一窍不通成为全班第一、全站第一,又向着全旅第一冲刺……

  山上的夜晚有些冷,一阵夜雨过后,家属房里飘出了几缕炊烟。没一会,上士杨奥林的家属打着手电把几份热气腾腾的饭菜挨个送到指挥室、方舱门口。遇见时,她说:“他们夜里值班特辛苦,当嫂子的也帮不上啥,只能准备点热乎的夜宵送去。”

  指挥室里,杨奥林接过妻子送来的餐盒,分发给其他几名战友,招呼大家趁热吃。战友们一个劲地夸他娶了个好老婆时,老杨笑着给大家讲起第一次家属来队时的故事。

  那时候,杨奥林的妻子还不了解雷达兵的工作,没来几天就吵着要走:“我大老远跑过来,天天不见你人影,你都忙些啥?”其实,家属房和指挥室面对面,就隔着20来米,但是官兵们忙起来一天都不着家。来队家属们一开始都会有这样的埋怨,后来也都理解了。

  “看着后山种下的树苗长成了林,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站里的人离开以后总喜欢常回来看看,找到自己的树,给它们浇浇水、剪剪枝。多年前曾任副指导员的黄云辉,去年归队探望时,在留言簿上用力地写下:“边疆为家,艰苦为荣,坚守祖国空天!”

  十几年前,一位指导员来到站里时种下的木莲树,如今挺立在营房门口枝繁叶茂。不久前,地方的一名老板共建时看到以后,认为它是一棵吉利的“风水树”,要花七八万买走。可是,官兵们说什么也不同意:“咱们雷达站只种树,不砍树,树和人一样,扎下根就哪也不去了。”

责编:张灵雨

相关新闻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