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95后全国人大代表:从"空中玫瑰"到"沙场格桑"

2019-03-06 19:38:00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说两句  分享到:

  忆往昔,雄鹰陪伴;看今朝,长剑在手。

  从四川科技学院的“准空姐”到西藏军区某炮兵旅的“女炮长”,袁远完成华丽转变,那朵“空中玫瑰”已成“沙场格桑”。从军五载,两立军功,这位95后全国人大代表,用精准的弹着点诠释报国理想。

  从“空中玫瑰”到“沙场格桑”

  天苍苍,野茫茫,她也一度在飞翔。

  一架客机越过头顶,勾起一段回忆。袁远向天空挥挥手,把思绪拉回当下,曾经专修空中乘务的她,此刻傲立高原沙场,倚在大国利器旁边。

  入伍

  初冬,袁远第30次按下新型装备的“点火钥匙”。瞬间,炮弹挟风裹雪磅礴而出,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目标区……“袁班长,你的火炮自带导航啊!”战友冲着袁远竖大拇指,她像黑玫瑰一样幸福绽放。

  父母看到独生女儿的视频新闻,既心疼,又欣慰,左邻右舍也纷纷投来赞许目光。

  袁远的祖父是老西藏,那件被冰刀划破的旧军装成了传家宝。对袁远而言,那是一本读不完的“安徒生”。缝缝补补的针线、浸染难拭的血渍、泛黄欲坠的领扣……每当她用瘦小的身躯顶起那件厚重的军衣,仿佛就能看到祖父在雪域高原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的情景。耳濡目染间,一身冰雪、两肩霜花的西藏军人形象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5年前,穿上航空制服仅一个月的袁远,悄然报名参军,执意坐上前往西藏的航线。母亲忧中带劝:当兵我支持,可女孩子在高寒缺氧的地方怎能吃得消?父亲“独裁”一回:我觉得挺好,就让远娃跟着爷爷的脚步走……

  抛开家人的牵挂,跨越极限的关卡,18岁的袁远,走进我军驻防海拔最高的炮兵部队。

  新兵开训那天,新型装备列阵,袁远第一次感受到了火炮的“万有引力”,清澈的眼眸里硝烟弥漫……

  有了开训动员的铺垫,袁远的心里从此住着一个女炮兵。哪知,事与愿违,袁远被分配到了通信专业。三尺机台,电话为伴,她默默将对火炮的那份情愫深埋心底。在为演习提供通讯保障时,袁远为新型火炮发射的壮观场面所震撼。这一次,她铁了心要转岗追梦。战友笑她偏执,声称炮兵是男人的专属,你去就真成“娘炮”了。

  袁远气得急火攻心,身高1米74的她手叉腰,喘粗气,做出一副要“喷火”的架势:“打仗不论性别,子弹不长眼睛,谁说女兵只能在后方,而不能上火线立功?!”

  机会来了——4年前,单位组建女子战炮班,袁远先任炮长,后当班长,挑重担,挽强弓,展示了半边天的别样风采。

  炮长

  新型火炮虽是伙伴,却不懂怜香惜玉,要想玩转这个庞然大物,需要下番苦功夫。上岗第一天,满心期待的袁远便是一个激灵:搬运100斤重的沙袋4小时往返100次以上,这是女子炮兵要迈的首道体能关卡。

  “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袁远直面困难的方式简单粗暴:硬撑到底。胳膊酸痛得拿不起筷子,她就直接用手拿包子吃,身板长得壮壮的;中途休息的号声响起,她仍咬牙加练,肩茧磨得厚厚的;别人选择“避避风头”,她竟直面沙尘,肤色变得黑黑的……

  千锤百炼,脱胎换骨。拆卸炮弹训练,男兵握拳示威,袁远微笑应战,虽然移动固弹夹略显吃力,但她“拿得起放得下”,不改花容。听到炮后集合口令,别人借梯下车,她直接从两米高的车厢撑手下跳,第一个站到排头位置。

  操作火炮既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重装初列,战技术性能运用一片空白,为大胆锤炼炮手业务能力,单位把新型火炮的项目研究任务下放到班,袁远担起“战炮体检”任务。火炮在她手里,如同特殊病人,技术性能解剖,她力求每个螺丝都有问诊记录,通晓作用功能。野外驻训,她不睡帐篷宿车厢,笑言“战车就是豪华房车,汽油味就是军版香水”。3个月下来,由她主导测量的9个大项、近千组数据,精度大幅提高。

  如此磨羽砺翅,只为一飞冲天。

  2015年初秋,一场综合演练在海拔4800多米的雪海云天启幕,哪知极端天气突然来袭。

  “上!坚决不耽误后续任务。”踏着余音,袁远带队冒雪装填,从启动电机到精准入膛,“千斤重弹”如线穿针,一气呵成,实弹发射之梦即将成真。

  然而,就在火力打击命令下达后,女子战炮班的火炮却突然“短路”。箭在弦上,焉能收回!袁远沉思片刻,火炮发射流程像放电影般一帧一帧在她脑中过滤:是保险丝!病根找到了,火炮很快恢复正常。伴着“XX——发射”的口令,目标应声摧毁,她书写了“敢打必胜”的首秀诗篇。

  这些年,袁远参与梳理出数十项战斗班排必须掌握的检测维修模块,与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编写了《火炮发射常见故障及处置方法》,让每个作战单元针对各种特情速过筛子,确保手中武器时刻处于最佳战斗状态。

  班长

  如今的袁远,一门心思带队伍。对决越野赛场,袁远的动员时尚励志:“奔跑吧,姐妹们,不论情场还是战场,咱都不能轻易让男兵追上。”

  有人因伤而惧,袁远亮出光荣疤痕:“与铁疙瘩打交道,磕碰在所难免。平时受点伤算啥,上了战场还要敢流最后一滴血。”

  有的女兵耗在炮场半年,却没能取得实弹射击资格,袁远拍肩抚慰:“失败是成功之母,重复是一种积淀。”

  一番激励,群情奋起。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女子战炮班,个个脚下有风,柔中带刚。组建第一年,女炮手就在沙场显威,肩扛上等兵军衔的袁远荣立三等功。

  “一名称职的带兵骨干,应当时刻把单位荣辱记挂心头,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袁远用实践体会诫己达人。在她看来,班长好比“火车头”,既要自己跑在前面开路,更要带领班员同步迈进,唯如此,才能推动“打赢战车”滚滚向前。

  从炮长升任班长后,袁远带队争先的意识更强。她要求全班树立卓越意识,精细练兵。于是,沙场上群芳竞秀,女兵们军事动作娴熟利落,弹体装填不失毫厘,实弹射击精准中的……与男兵的多次PK,她们旗开得胜、不落下风。2016年年底,女子战炮班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袁远再接再厉,参与编写《单装规范化训练规程》,提出快速技术检测流程,并在去年的演训活动中打出威风,年底荣立了个人二等功,女子战炮班也荣立了集体三等功。

  首次休假,父母看到女儿炭染墨浸般的脸蛋都眼眶含泪。“爸爸妈妈别担心,女儿可是给国家干活的人哦。”袁远的一句“大话”,将家与国悄然衔接,也让亲人破啼为笑。

  是啊,谁把光辉融进祖国,注定会成为时代楷模。2018年初,刚满22岁的袁远被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着眼强军目标积极建言献策,“沙场格桑”闪耀首都会场。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