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特殊的连队文化,空军雷达站的除夕螃蟹宴

2019-02-19 09:40: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蟹宴依旧,蟹味依然。刚刚转业的老教导员蔡富强(左一)与雷达站官兵们再次聚首、共迎新春。摄影:齐文超

  年夜饭吃螃蟹是雷达站官兵们心照不宣的幸福。摄影:李梦一

  每年春节,一级军士长路志恒(右)都要为雷达站书写春联。摄影:谢振宇

阵地大楼是雷达兵24小时坚守的战位。摄影:李宝宝

  雷达站的除夕蟹宴,也是雷达兵的年终谢宴。除夕夜,空军雷达兵仍然坚守在方舱,紧盯着屏幕上航迹交织成的网。值班时,他们是守卫祖国空天安全的战士,严肃认真;私下里,他们是爱笑爱闹的年轻人,翻新出百般花样,把别人眼里有点苦的日子过得兴味盎然。

  炊事班的“甜蜜负担”

  绑上护膝,穿好大衣,戴上毛茸茸的雷锋帽,再加上一双厚手套,全副武装好的给养员杨靖和帮厨的李宝宝,骑上军车——一辆“宝岛”三轮车,顺着村北的小路直奔县城。

  此时,这个华北腹地的小村庄,还没有从冬日的雾气中醒过来。即使是年前,街道也是寂静的,红彤彤的灯笼在尚未散去的雾里若隐若现。

  穿过清冷的街和大片土绿色的麦地,天刚微微亮,他们就到了菜市场。

  为了给大家买到最新鲜的食材,他们每天都是菜市场的第一波买主,年三十也不例外。

  菜市场独特的喧闹,像是交响曲,涌动着家长里短的幸福。

  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县城菜市场,雷达站需要的螃蟹、鱿鱼,可都是稀罕货。如果不是他们提前预订,老板可不敢一下进这么多货。

  老板一边帮忙把新鲜的螃蟹抬上车,一边说:“部队官兵最讲诚信,我肯定按最低价给你们!”

  回到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直属雷达站,两人马上投入年夜饭的准备工作。

  一个好炊事班长,顶半个指导员。雷达站一直要求炊事班“每周换一道新菜”。换新菜也就成了他们“甜蜜的负担”。

  还是炊事班长马猛有办法!在几年前各类APP刚开始流行时,他就让炊事班每个人下载了厨艺APP,对着手机学做菜。连队菜谱渐渐丰富,可以几周都不重样。

  下午五点半,蒜汁盐水虾、清蒸鱼、爆炒鱿鱼、韭菜炒花蛤、水果沙拉……满满一桌子大菜早已摆放好,就等着年夜饭的主菜——清蒸螃蟹上桌了。

  考出好成绩,我请全站吃螃蟹

  马班长戴上隔热手套,将一大蒸屉的螃蟹端出来,摆上年夜饭的餐桌。

  鲜美的蟹味随着热气散开,也飘散出这个普通雷达站最幸福的状态——对官兵们来说,除夕夜的蟹宴是他们心照不宣的幸福。

  蟹宴已经备好,但是官兵和家属孩子们谁也没有动筷子。大家都在等一个人。

  不一会儿,指导员栾泓陪着老教导员蔡富强走进食堂。好几个老兵马上站了起来。

  “老路、佳佳、王强……都在呢!”看着眼前熟悉的面孔,蔡富强百感交集。

  “时隔5年,蟹宴重聚,倍感亲切。希望大家像当年一样,勇于吃螃蟹、抢着吃螃蟹!”蔡富强的一句话,把大家的记忆拉回几年前。

  这座雷达站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受过战火洗礼,年年考核名列前茅,是旅里响当当的标杆单位。

  可有一年,连队连续多年的“优秀”突然断了。

  新任教导员蔡富强来到站里后发现,站里的兵们按部就班,不少人蔫头耷脑。

  如何让官兵们重燃斗志、夺回优秀?蔡教导员颇费了一番思量。

  一次会上,蔡教导员许下了“年终考核考出好成绩,春节会餐我请全站官兵吃螃蟹”的诺言。

  在华北农村,螃蟹可是稀罕东西!

  “谁考得最好,就给他吃最大的、蟹膏蟹黄最多的!”蔡教导员强调。

  不知是蔡教导员的“激将法”见了效,还是怎的,第二年,雷达站年终考核打了大胜仗,优秀重回荣誉室。螃蟹果真如约出现在大家的年夜饭餐桌上。

  “感谢大家的付出与坚守,希望大家以后都要做勇于吃螃蟹的人,坚持不懈,齐心协力,续写辉煌!”一连串的谐音,官兵们更加明白了教导员自掏腰包请大家吃螃蟹的深意。

  雷达站现任指导员栾泓曾是蔡富强手下的排长。第一次吃蟹宴时,栾泓并不喜欢这种壳多肉少的生物。

  但自从2017年担任指导员后,栾泓接手承办蟹宴,他也深深迷恋上了这种味道。“不临蟹宴,不知蟹味”,蟹宴的仪式感带给大家的感恩和幸福,就是吃蟹最好的佐料。

  一年年过去,庆功的“螃蟹宴”逐渐演变成谢恩的年夜饭。庆功的意思淡了,吃蟹言谢、以蟹言谢的意思越来越浓,蟹宴也成为雷达站特殊的连队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我就是要让我的兵眼里有光

  蟹味依然。“愿地域的点连成日月山河,愿片状的网织成广袤空天”,蔡教导员离任时留下的祝愿还在大家心底,而他却已经转业离开了挚爱的军营。

  走在熟悉的院子里,蔡富强有不少新发现:食堂里多了个大烤箱,活动室装了新空调,楼道的展板也是新换的……

  蔡富强指着院子里新栽的玉兰树,笑着对栾泓说:“准是你的兵不想打扫卫生,就栽上了这种不用扫落叶的树!”

  其实,蔡富强最心疼他的兵。现在连队用的热水器,还是他当教导员时想方设法给大家装上的。寒冷的冬夜,官兵们从阵地值班回来,可以随时用热水泡个脚。

  蔡富强带兵还有个原则:不怕官兵想法多,就怕官兵没想法。

  大家的天马行空和奇思妙想,蔡富强统统“接招”。“我就是要让我的兵,脸上有笑、眼里有光!”他说。

  春天绿化营院,蔡富强和大家一起移植草皮、种草籽,轮流用大拇指堵住浇水的胶皮管,比赛谁喷得远。

  组织“信任背摔”游戏、编排情景喜剧、参观驻地企事业单位……官兵们都说,他们雷达站的活动永远是全旅花样最多的。

  放倒几棵腰粗的枯梧桐树,他们管这叫“齐心协力破枯旧”;把院子的角角落落栽上200棵白蜡树苗,这也有说法叫“一心一意育新风”。

  如今白蜡树长高了,在寒风里挺立着,像极了坚守的士兵。

  昨天,是蔡富强到新单位报到的第10天。过去一年,考试、选岗,他经历了每一位转业干部都经历过的纠结与煎熬。凭借过硬的能力,他以优异成绩被驻地省政府“挖走”。

  得知老教导员转业了,官兵们早就商量好,今年的螃蟹宴一定要把老教导员请回来。

  “头蟹”的归属并非军龄决定

  闹腾最厉害的就是一级军士长路志恒这一桌。大家比着、挑着,要选出今年的“头蟹”给路班长。

  蔡富强没有忘记,5年前雷达站第一次螃蟹宴开席之时,老路却一直没有露面。

  那次,雷达出了故障。路志恒饭都没顾上吃,在阵地上陪着“闹脾气”的雷达听完了村里跨年的鞭炮声。后半夜,他回到宿舍累得倒头就睡。到了大年初一,特意为他留下那只大螃蟹,已经不能吃了。

  路志恒是这个雷达站里最老的兵。他军衔上的拐层层叠叠,藏着这位老兵的军功章,也藏着这座雷达站的故事。

  但是,战友们都明白,“头蟹”的归属可不是军龄决定的。

  路志恒是站里的雷达技师。就在上个月的一天,雷达搜索到的目标没有二次信号。

  路志恒带着仪表仪器把所有的设备检修一遍,连续抢修了 30多个小时。最后查证,雷达故障原因是气温太低,一个小零件接触不良。

  对此,官兵们对路班长愈加佩服,路志恒却因未能预警此事对自己苛责有加。

  老路每年军事训练考核都是优秀,十余年来从未间断;44岁的他体能全优,老项目、新项目全部满分拿下,晚上还经常自觉加练;打起篮球有技巧、有冲劲,经常让站里的小年轻“退避三舍”。

  老路还掌管着院里的菜地。什么节气种什么菜,他一清二楚。到了节令,他就手把手带着大家点豆种瓜,浇水施肥,小心伺候。黄瓜、生菜、西红柿、豆角……都长得精精神神。

  腊月二十八,解放军报社记者胡春华为雷达站创作的新春对联寄到了。大家把春联放在门口比了又比,却又舍不得贴,最后,决定让老路临摹一遍,把“仿版”的春联贴到了阵地大门口。

  每年春节,站里的福字和春联都由路志恒一手包揽。这只修雷达的手,写书法也有一套。

  入伍前的苦日子,经过军旅岁月的沉淀,给他留下的是敬业、自律、沉静和温暖。

  路志恒清晰地记得,那时家里要交300块养老保险,他跑去向亲友借了200块才凑齐。

  入伍后,路志恒两次报考军校都失之交臂。毕业后,他又自学拿到大专文凭。在90年代末,大专学历的士官在部队还不多。从村里走出的年轻人,在小小的雷达站奋斗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二十几年过去了,路志恒依旧像初入伍时一样。只要有需要,二话不说就爬上楼顶检修雷达,蹭得一身是黑也毫无怨言。

  路志恒格外珍惜现在的幸福。“今年过年,媳妇儿带着孩子去海南旅游了。把我‘扔’站里值班。”话里话外,是庆幸,也是满足。

  苦啥?一点不苦

  就在年夜饭开始半小时前,站长李鑫尧带着今晚值班的“一号班”官兵提前开了“小灶”: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解决了这顿精心准备的年夜饭。

  雷达24小时开机,没有一刻停歇。

  从食堂到雷达站的北阵地,要经过村里长长的街。大年三十的街上张灯结彩,大红灯笼映出他们长长的影子。

  说着笑着,还不时咂咂嘴回味一下,几人从张灯结彩的食堂,走到了几百米外清冷的阵地,坐进严肃异常的值班室与方舱。

  “巍巍太行千里眼,密织天网御苍穹。”这副战味十足的春联显然贴到了官兵们的“心眼里”。

  角色转换成战斗员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迅速交接空情,下班的官兵回去就能赶上热闹的年夜饭。

  其实,雷达兵的除夕与平时的三百多天无异,甚至标准更高更严。看着荧屏上一批批坐满回家乘客的民航目标慢慢飞过,他们的眼里只有欢欣。

  天线飞旋,双目如炬,每一个细小的信号都逃不过他们的双眼。十指翻飞,一批批目标上报,织成了这片天空安全的网络。

  值班时,他们是严肃认真的战士;私下里,他们是能笑能闹的年轻人。

  “上班、训练、站岗,身体上忙、思想上紧,弦老绷着,要断掉。”现在的指导员和站长与老教导员蔡富强等人的作风一脉相承,鼓励官兵们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找到乐趣。

  大家想吃苹果,就在院子里种了二十多棵苹果树。四级军士长周帅来自山西,家里种植苹果。周帅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技能,成了“剪枝队长”。如今树上挂果极多,从不打药,一到秋天官兵们就要跟虫子抢着吃苹果。

  门口的岗亭是大家自己用水泥抹的。抹好后,不知道被谁踩了一脚留下了印记,就又抹了一遍,所以岗亭的中间有点凸。

  这水泥是雷达站对面的水泥厂老板送的。老板吃了部队送来的无公害苹果,非要“表示表示”,说老百姓也不能白吃部队一个苹果。

  土堆上褪色的“千里眼”三个大字,是几年前他们用砖头和石头,一点一点拼起来的作品,日晒雨淋成了现在沧桑的模样。年前,大家正在集思广益要翻新样式,等天气稍暖就开工。

  逢年过节,操纵员王洋都要大展身手做甜品。炊事班也就多了个“编外炊事员”。

  上等兵李晓凯,大学毕业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自从他来了,站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了专业主持人。

  中士李宝宝和下士李二恒自学摄影和视频制作,站里的形象展示片就是他俩倒腾出来的。

  家里的父母亲朋问起当兵苦不苦,大家都笑着回应:苦啥?一点不苦!吃得好,睡得好,站里能人特别多,能学到不少东西。

  每个人都有事忙,每双眼睛里都有光。就这样,这群可靠又活泼的雷达兵,将别人眼里有点苦的日子过得花样百出、意趣盎然。

  夜深了,马猛还在食堂忙碌着,把一盘盘个大肚圆的饺子煮好打包。

  新年钟声响起的那一刻,村民家里的鞭炮响起来,礼花照亮了夜空。这些光,照亮了马猛提着保温桶走向阵地的路,也照亮了阵地上官兵们的脸庞。

  阵地大楼北面两户农家的房顶上,飘扬着两面国旗。今夜,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国旗越发鲜艳。

  这一刻,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雷达站,千千万万这样的雷达兵,他们在山头,在孤岛,在大漠,在每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他们的眼前,是祖国的天空。

  他们的背后,是万家的灯火。

  (采访中得到陈胜辉、曹伟超等人帮助,在此致谢)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