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到预定轨道,实现了筑梦九天的又一次胜利进军。
圆梦奔月、成功绕月、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喜搭“鹊桥”……
从2007年起,素有中国“探月港”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三号等探测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首次“零窗口”发射争奇迹
奔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2007年10月24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静静地矗立在赞新的塔架旁,等待奔赴月球的号令。
放飞嫦娥一号的三号发射塔是中心专为其铸建的一座新塔。建造类似这样一座高水准发射塔,美国平均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当时,仅用了一年零17天,就完成了拆建两座塔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世界航天发射塔建设史上的“中国奇迹”。
“如果你保证火箭在‘零窗口’成功发射,我保证一定实现嫦娥一号可控撞月!”嫦娥一号任务前,卫星总设计师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许下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约定。
所谓“零窗口”指的是在窗口前沿,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的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此次“零窗口”发射意义重大,能够节省嫦娥一号卫星120公斤燃料,延长其4个月工作寿命。
然而,影响准时点火的因素很多,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保证火箭准确实施“零窗口”发射。中心从领导到科研人员,再到第一线的参试人员,都决心实现“零窗口”发射。
成功来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卫星测试,火箭测试,转运吊装,星箭对接,匹配测试、气象研判、加注燃料……各系统岗位人员以零失误、零差错、零故障、零缺陷、零遗漏的执着追求,确保‘零窗口’发射万无一失。”时任嫦娥一号任务01指挥员李本琪介绍说。
24日18时05分04秒,中心完美实现首次探月任务“零窗口”发射,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中国奇迹”。
正是由于“零窗口”发射省下了准备作轨道修正的120公斤燃料,“嫦娥一号”卫星在完成一年寿命以后,又继续运行了4个月,并利用多余的燃料做了大量的试验。最后在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超长服役并完成大量拓展性试验后,实现中国第一次可控撞月。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走向深空探测领域关键性的一步,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被誉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之后,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