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11:53:00 来源:人民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航发黎明是新中国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是共和国空中战鹰强劲动力的诞生之地。1983年,李志强从守备十二师警卫连退伍,在部队因表现突出受到连嘉奖11次,在全师大比武竞赛中成绩优秀受到师嘉奖一次。退伍后,在父亲的影响下,他选择了黎明公司,并在毛主席曾经视察过的总装车间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航空工人。
李志强所在的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肩负着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总成装配任务。作为“李志强班”班长,在几十年的砥砺奋进中,李志强充分发挥一个“老兵”铁骨犹铮血性满腔的钢铁豪情,工作中态度严谨、细致入微、敬业奉献、勇于担当。凭借其独有的精神特质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劳动人民的典范和楷模,亲手装配了2000多台次发动机,为国防重点型号生产和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志强先后获得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辽宁省五一奖章,2012年辽宁省劳动模范,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盛京金牌工匠”、“辽宁工匠”等荣誉称号。2016年,李志强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5月2日的《大国工匠》节目中播出。2014年,李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志强班”荣获“全国最美职工” 荣誉称号。
承担使命 勇于担当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新军事浪潮的风起云涌和中国周边局势的复杂多变,中国航空工业快速崛起,国防事业迫切需要强劲的中国动力,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数量激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黎明公司时握着李志强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工作很光荣,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深深的铭刻在李志强的心中,让他时刻感觉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使命,不断激励着他为航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某重点型号交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年年底,发动机总装工序面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李志强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入手,一方面将操作细化成60~90个工序,把每道工序控制在5~15分钟内,实现了两班制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组织的先河。另一方面,根据班组员工的装配技能和熟练程度,合理进行人员搭配,通过发挥人员的比较优势,提升了班组中小团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在2013年创造了连续99天完成全年任务量的行业奇迹。2014年,黎明公司生产任务更加繁重,李志强继续在两班倒的基础上合理调配人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每天减少3小时的生产准备时间,并进一步完善班组标准化作业,作业时间精细到分钟,精简作业小组,平行生产组织,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将某产品装配周期从两天缩到一天,完成了超出班产能力80%的任务,李志强更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最长连续36小时不下火线,激励班组成员共同努力,再次创造了单月发动机装配交付的历史纪录,打赢了一场近乎不可能完成的战役。
攻坚克难 严谨认真
航空发动机的组装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浩大工程,共需装配数万个零件,零件间的衔接异常精细,堪称迫近极致的工业艺术。又因其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要靠精密的手工操作,一边调试一边积累。李志强在发动机总体装配、管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航空发动机总装配领域的专家。在一次产品排故中,李志强打破原有需将发动机分解后操作的做法,在零下近30度的条件下脱下棉衣, 只穿一件内衣,从发动机尾喷口钻进发动机舱,并裸露单臂在勉强从不到8厘米的管路间隙中伸手操作,凭他精湛的装配技艺盲排盲装,连续工作12小时,成功排除了五架飞机的故障,保证了部队飞行任务需要。成功完成任务给他带来了喜悦,
某型号发动机外场发生多起零寿命总燃油管接头漏油故障,李志强组织人员从装配过程、试车过程、零件加工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密封铜垫硬度过大,零件加工时缺少倒角且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大等是造成该故障的原因,使这一故障得以彻底解决。某型发动机弹性片安装一直采用大螺丝刀拧紧固定螺栓,装配耗时耗力且易出现划伤,李志强积极构思大胆尝试,自行研制设计了螺栓固定旋转器,经专家评审后投入使用效果良好,节省装配时间92%,并且杜绝了弹性片划伤的恶性质量问题,为公司避免了上百万元的废品损失,该工装已获得国家专利。为规范装配操作,李志强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总结提炼了装配操作法。太行发动机总装配过程中,高、低压反馈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对操作技能要求高,调试难度大,员工调试方法五花八门,调试结果也因人而异,影响装配质量的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志强对高、低压反馈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具体的调整步骤与技法,在班组推广。该调整法被命名为“李志强调整法”,比常规调整法效率提高了75%。
创新创效 细致入微
多年来,李志强与班组成员在装配操作的同时,还结合每一个装配点细致入微的探索研究改进创新,持续开展精益改善活动。20多年来,他参与和直接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达80多项。2010年牵头成立劳模工作室后,他积极调配人员、设备能力,凝聚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活动。2014年,劳模工作室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为“李志强劳模工作室”,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通过开展型号创新成果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相继攻克了“太行”、“昆仑”等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拉动各层次技术、生产骨干开展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首创并推广航空发动机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消除了发动机组件的装配瓶颈,采取零件形迹管理、装配车防撞保护装置、接油盒搭板等举措,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漏油问题这一行业瓶颈,李志强连续两年白天跟班进行现场生产工作,夜晚在试车台进行故障排除工作,对发动机的几百根管路进行状态统计,总结出管路漏油的三大原因,通过质量保证措施有效降低了发动机漏油台次,从而减少了发动机重复试车,仅此一项就为公司避免重复试车发生费用2300多万元。
李志强不仅在工作中尽善尽美、细致入微,做为班长,他还细心关照班组每一名员工的发展。在新员工入厂时,他找每一名员工谈心,从其家庭、学习、入厂原因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为其安排合适的师傅制定学习目标。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只要找到他,他都亲自讲解,从原理到操作手法,把自己的操作经验全部传授出去。多年来,李志强亲自带徒10人,有6名徒弟成长为“高级技师”,3名徒弟取得“技师”证书,1名徒弟取得“高级工”证书。其中1名徒弟被公司聘为“一级技能师”,1名徒弟被公司聘为“二级技能师”,2名徒弟被公司聘为“三级技能师”。
冲锋在前 敬业奉献
李志强的敬业精神工厂员工有目共睹,最苦、最累、最困难的任务,李志强总是冲在前面。任务紧张时,他始终不知疲倦地奋战在第一线,平均每天加班加点4个多小时,有时甚至干到凌晨一、两点钟。2000年12月份,他母亲病危住进了医院,但这个时候正是公司为完成打通大修线的第一个全年50台大修机任务的关键时刻,他加班加点的奋力工作,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赶到处在昏迷状态的母亲床边守侯。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年生产任务提前超额完成了,遗憾的是他的老母亲却悄悄的离开了人世。当工厂领导得知此事后,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对不起你,黎明公司感谢你……
李志强不仅个人敬业,他带领的团队也在这种敬业精神力量的感召下做出了优异的成绩,逐步成长为行业内久负盛名的金牌班组,用无数的成就赢得了“动力铁军”的美誉。班组先后荣获沈阳市先进集体、辽宁省“五一”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评为全国“最美职工”。同年,班组还荣获“感动沈阳十大人物”荣誉,被授予“沈阳市道德模范”称号。
总装配任务一直以来面临为上下游工序争取时间的特殊地位,因此,每一项任务都不能落地。因长期加班,吃饭不及时,李志强患有严重胃病。有一次他胃粘膜脱落出血,医生要求其休息,但他依然带病加班加点工作。某型科研机正常需要12天才能完成总装任务,他带领全班同志24小时连续奋战,通过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出色完成了任务。尽管他从未休息过一个周末,尽管他经常连续工作12个小时,尽管他常常无法陪伴在自己亲人的身边,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无论有什么样的困难,他永远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排除漏油的攻关中,李志强不但帮助本班组积极查找问题原因,还主动参与配套生产厂的攻关协同,他提出将容易漏油的导管进行组合打压试验后再装配的办法,为降低漏油率,减少工人的排故次数,提高试车的合格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志强同志“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秉承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他对待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细致入微、弘扬敬业力量、传承责任使命。李志强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彰显了一个退伍军人的适应任何岗位的坚韧性格,展现了退伍军人航空报国矢志不渝的炽热情怀,用责任与使命书写着航空人的“中国梦”,创造中国未来。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