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15:45:00 来源:中国军网 说两句 分享到:
车辆行驶在国家第一条四车道盘山公路泰井高速上(11月21日无人机拍摄)。
井冈山是一座山。
井冈山不只是一座山。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精神照耀神州。
40年前,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开启,井冈山精神感召着井冈山儿女和亿万中国人民在新的长征上不断走向胜利。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向着更高处登攀……
游客在参观位于井冈山茨坪镇的毛泽东同志旧居(11月21日摄)。
路
2018年夏,经过井冈山的高铁规划实施方案公布。曾经山高路险的“革命摇篮”,即将进入高铁时代。
今日井冈山,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国家第一条四车道盘山公路泰井高速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将井冈山纳入全国高速网;山里25户以上的村庄,村村通了水泥路。
铁路在山脚下延伸。京九大动脉穿境而过,吉井铁路直达城区。
“高路入云端”,通航10余年的井冈山机场今年再次扩建,一天平均20多个航班直飞全国各地。
2016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乘飞机从北京抵达井冈山革命老区。他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询问革命老区发展情况,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
千里故地,旧貌新颜。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被500多座大大小小的峰峦包围。曾经,只有几条羊肠小路穿过五大哨口,通往周边各县。
91年前,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湘赣边界出发,翻山越岭,抵达井冈山。在这里,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变的追求。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距井冈山300多公里,南昌市郊一条蜿蜒小道上,下放到江西劳动的邓小平常在这里踱步思考:中国向何处去?
离开江西前,邓小平专程登上井冈山。回顾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他留下催人奋进的话语:“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改革的惊雷唤醒1978年的中国,一系列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呈燎原之势。
1981年,井冈山上寨村钟明发一家5口分到5亩田,从此填饱肚子不成问题。
“我们村是周边最穷的,听说有地方搞包产到户,就跟着搞了,结果当年粮食亩产就从三四百斤增到八九百斤!”钟明发回忆说。
这一年,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地区向国家交售万斤粮的农户达7800多户。第二年,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井冈山逐步推开。
不满足于只从地里刨食,井冈山人开始关注山外的世界。
1985年,在“三湾改编”所在地永新县,高中毕业的彭富林听到浙江义乌“鸡毛飞上天”的故事,专程跑到义乌,请来一位老师傅,兴办了当地第一家羽毛加工厂。
在他的带动下,永新2000多位老表奔赴全国收购鸡毛,永新成为当时全国三大鸡毛加工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海外。
“我们从小听井冈山革命故事长大,深信只要敢闯,一定能走出一条路。”如今在义乌从事圣诞工艺品加工出口的彭富林说。
山门一开,活力迸发。
1987年,井冈山龙市镇第一次组织劳务输出,258名城镇待业青年和农村青年踏上南下深圳的列车。
到1993年,井冈山已有陶瓷、塑料、水泥等工厂,还建起20多家合资企业。
此时的中国,改革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革开放凝聚起的广大共识,激发出亿万人的活力,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1993年,井冈山青年谢经平发现,来山上旅游的人多了,便在主景区茨坪租下一间店面,卖起山里的特色产品。
1999年,仅20平方公里的茨坪,像谢经平这样的个体经商户已有1650多户、商店1700多家,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这时,一个难题摆到井冈山面前:主景区越来越拥挤,旺季时山上1万多个床位应接不暇。
对旅游,限制还是发展?
对景区,控制还是扩大?
地处景区的政府机关,留还是搬?
面对这些难题,井冈山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旅游业作为新世纪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原井冈山市与宁冈县合并后,到山下再建一个新的井冈山市。
2001年6月,井冈山2000多名机关干部陆续迁出景区,在山下40公里开外安营扎寨。
“当时市里提出,为了井冈山的未来,我们必须放弃眼前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到山下拓荒建新区。”井冈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志平亲历了新区建设全过程,他说,此举为井冈山扩大了3倍以上的旅游空间。
当年上山为革命,如今下山为发展——
今天回头看,这是一次极富远见的“下山”。2017年,井冈山接待游客173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89亿元,以红色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占当地GDP的一半以上。
以险著称的黄洋界脚下有个神山村,是井冈山一个偏远山村。如今通往神山村5米多宽的柏油路上,时常能看到挂着外省牌照的车辆。
“越来越多游客来村里打糍粑、采摘、吃农家菜,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神山村村支书彭展阳说,曾经村里54户有21户是贫困户,231名村民仅30多人常年在家,现在村里有23辆小汽车,21户贫困户全部脱了贫。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神山村时强调。
一年后的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随后,从罗霄山脉到乌蒙山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全国共有153个贫困县陆续脱贫,他们有的搬离穷窝,有的修通进村路,有的发展起特色种养……
昔日“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如今已成为有17万人口的旅游城市,农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65元增至去年的9556元,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风生水起……
走进井冈山产业园生产光学膜的江西蓝海芯科技集团,只见干净整洁的千级无尘车间里,一台台现代化设备静静运转。
借助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等政策,这两年,井冈山引进了蓝海芯科技、三三科技、九九光电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和总部经济企业,迈出了发展新步伐。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今日的井冈山,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这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井冈山因地制宜探索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井冈山产业园生产光学膜的江西蓝海芯科技集团,工人在车间检测产品(11月21日摄)。
民
夜幕降临,村民们带着娃、拉着牛,聚拢到井冈山下的红军剧场。
在这里,一场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已上演整整10年,参与演出的600多名演员是周边乡镇的农民。
“白天干活,晚上演戏,一年轻轻松松多挣六七千块钱。”64岁的井冈山拿山镇贵溪村农民吴家发,这10年一直扮演井冈山会师时的旗手和挑粮小道上的战士。
这是一组让人感慨的数字:
当演员、开农家乐、卖土特产……井冈山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一场演出22元、一顿红军餐33元、一个床位50元……全市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4万多元。
时光荏苒,剧里剧外,人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穿越历史时空,一个政党奋斗为民的初心与情怀始终不渝——
“焚烧田契借据……”井冈山拿山镇长路村,一栋老房子斑驳的外墙上,90多年前的红色标语依稀可见。
六成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上,一半以上粮食用来交租……当年,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广大农民发自内心地喊出“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今天,在距长路村不远的一条国道旁,灵芝产业园、九丰农业博览园、黄桃合作社、猕猴桃基地等依次铺开,形成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带。
拿山镇农民兰冬妹把自家4亩地租给九丰农业博览园,每年每亩按450斤谷子折算租金,同时自己在博览园打工还有两三万元收入。“真想不到,地里也能生金!”她说。
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包产到户,再到土地流转,这是共产党人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初心实践。
从让人民翻身得解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从井冈山斗争到改革开放不断接续的奋斗目标。
90多年前,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办起红色圩场。每逢圩日,湘赣边界的群众前来赶集,自由交易药品、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红军也从圩场购买军衣、军帽、子弹袋等物资。
“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描写了圩场的活跃。
走进当年曾办过红色圩场的大陇村,这里的案山村小组已搞起了旅游,民居修葺一新,有了咖啡屋、露天音乐吧台……
“70后”村民王根梅中学毕业后到广东打工。后来有了孩子,每次出去,孩子都哭着不让走,她自己也偷偷抹泪。
去年,看到村里发展旅游,王根梅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家,开了一家名为“一口香”的小吃铺,现在年收入达5万多元。“过去,农村人没办法只能出去打工,现在在村里就能挣钱,真好!”她说。
从昔日的“打工潮”到今天的“返乡潮”,广袤的农村又迎来一次新的变革。
2011年冬,“80后”小伙谢玉龙为了起夜给刚孵出来的小鸡添煤保温,和新婚妻子在鸡舍住了30多天。“听着身边2000多只小鸡破壳而出,叽叽喳喳,那种喜悦旁人很难体会。”
作为井冈山新城镇黄夏村较早的大学生,谢玉龙毕业后南下深圳,在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工作,收入可观。
但落后的家乡始终是心中的挂念,他觉得人生应该有另一种选择:2010年辞去深圳的工作,回到村里养山鸡。
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基地建在荒山上,进出没有路;鸡没养大就遭遇禽流感;鸡长大了,销路又遇到问题;
关键时候政府伸出援手:修通到基地的水泥路,协调银行低息贷款,设立“邮乐购”开通网店……
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曾经的荒山变得生机勃勃,山鸡蛋远销北上广,年产值达600多万元,66户参与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回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从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到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走出来的。
彭夏英,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贫困户。前两年,她瞅准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机会办起了农家乐,现在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党和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彭夏英常挂在嘴边的话,道出了决胜全面小康路上人民的强大力量。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从乡下坐班车到市区,再乘火车去南昌,然后转公交前往医院,第二天再原路返回……这是井冈山拿山镇江边村村民李喜兰前几年经常往返的路线。因身患疾病,她定期要前往省城大医院检查治疗。
落后的医疗卫生水平曾是井冈山乃至整个吉安的一大短板。老百姓一旦得了大病,就要辗转到省城甚至省外大城市治疗。
人民所盼,改革所向。
2013年,吉安市创新思路,将新建的城南医院整体托管给上海东方医院,科室主任由东方医院科室主任兼任,30多名上海专家常驻吉安,实施重大手术。每天,两地医院进行“视频早交班”,远程会诊疑难杂症。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上海的诊疗服务。
李喜兰的求医路变得不再漫长。
以人民期盼为念,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放眼全国,统一城乡户口登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一系列重大改革紧扣民生“痛点”,啃下一批“硬骨头”。
“我叫张馨蕊,在井开区学校读二年级,今年我爸爸妈妈回来上班,我特别开心……”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以一名小学生自述开始的2017年招工宣传片,打动许多返乡农民工。
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井开区,医疗、教育曾相对滞后。
“过去,我们更多考虑企业需要什么,较少考虑员工需要什么。”井开区党工委书记彭学凯说,这几年,园区转变观念,既从企业角度优化营商环境,又从员工角度补齐民生短板。
夫妻房、子女学校、微公交……一系列民生举措的推出,让员工倍感舒心,园区稳工率稳步提高。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为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