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解读“军”转“文”后的变与不变

2018-10-15 14:28: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对湖北省军区首批155名转改文职人员工作状态的新闻观察

  根据全军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部署,湖北省军区首批转改文职人员从省内外、军兵种部队陆续就职,他们中有的就地转改、有的跨军种、有的跨专业、有的跨地区,面对身份、环境、岗位的全新变化,他们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新岗位,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新身份,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新挑战?日前,记者实地走访,通过解读文职人员身上的变与不变,观察文职战线上呈现出的新气象。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情怀

  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决意转改文职,有的起初也有过犹豫彷徨。

  襄阳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参谋俞阳,在正营职岗位干了8个年头,业务素质好,是军分区军事工作的骨干,很早就被列入副团后备人选,无奈由于个别条件不符合要求,最终未能提拔使用。年初,俞阳有过自主择业的想法,但考虑到战备建设工作需要,军分区领导建议他留下转改文职人员。经反复权衡,俞阳最后采纳了建议,自愿转改文职留在部队继续干。

  在很多人看来,俞阳未能提拔使用多少有些遗憾。转改文职后,由过去的“王牌参谋”到如今的“文职骨干”,身份变了,他还会不会像过去一样认真负责?就连军分区领导心里也没底。

  今年,民兵军事训练改革全面启动,战备训练任务十分繁重。在军分区人少事多的情况下,俞阳主动承担大部分任务,干劲有增无减,战备训练得以顺利推进,让军分区党委和领导吃了定心丸。

  有人问他:“身份换了,工作还这么拼,不委屈吗?”俞阳说:“军装虽然脱下了,‘老作训’情怀脱不了。既然选择留下,就应当好好干,这既是对组织信任的一种回报,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交代。”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省军区首批155名转改文职人员中,超过一半属于就地转改。他们大部分是以骨干身份保留下来的,干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在对该省军区随机走访中发现,这些同志在工作状态、敬业精神等方面与转改文职前并无异样,普遍表示对这份更趋稳定的职业更加珍惜。

  同样缘于情怀,俞阳心系的是“老作训”,熊作权心系的是“老动员”。

  熊作权是宜昌军分区动员处的一名老参谋,军龄已满18年,又是本地人,今后的人生道路他有很多选择,既可以在地方选一个理想的单位安置,也可以自主择业,但是转改文职人员工作启动后,他在全军分区第一个报名。熊作权的理由很简单:他爱这份职业,更舍不得国防动员这条战线。

  熊作权说:“干了这么多年的动员工作,对征兵这条线也慢慢有了感情。看着一批又一批新兵从自己手里顺顺当当走进部队,心里很踏实,感觉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再累再苦都值了。”

责编:李建峰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