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跨越险阻2018,一场陆上无人系统装备的“军考”

2018-09-28 18:06:00  来源:新华社  说两句  分享到:

  原标题:探营“跨越险阻2018”挑战赛——

  一场陆上无人系统装备的“军考”

  陡坡、壕沟、泥潭……比赛前绝对禁入的陌生环境;路径阻断、烟雾遮蔽、信号中断……多种突发情况构成的实战环境;抵近侦察、机动突击、破障前行……直接取自战场的连串考题。这是参加“跨越险阻2018”陆上无人系统挑战赛车队面对的共同考卷。

  9月12日至23日,“跨越险阻2018”陆上无人系统挑战赛在北京某综合训练场举行。这是一场无人系统装备的集中亮相,60多家军地单位组织车队参赛,这些车队基本覆盖了国内从事陆上无人系统装备研发的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优势团队;这是一场陆上无人系统装备的“军考”,赛事不仅组织严密规范,而且结合实战化标准为以后无人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采访中,记者发现,参赛队员对这场挑战赛有一个共同感受,这次考场环境接近战场,“考题难度明显加大”。

  面对这份新考卷参赛车队表现如何?考题的变化传递出怎样的信息?已经举办三届的挑战赛有怎样的影响?赛事期间,记者来到现场,探营这场陆上无人系统装备的“军考”,寻找答案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三届“军考”的意义所在。

  跨越的不仅是险阻,更是日益接近实战的标准

  9月13日,第二个比赛日。现场,崎岖不平的赛道上,军事交通学院猛狮1队参赛车正快速行驶。前方烟雾突起,瞬间遮蔽路面,顿时难辨方向。只见参赛车略微减速,随后一头冲进烟雾之中。不一会儿,参赛车成功钻出雾团,重新出现在赛道上。

  对普通驾车来说,这不过是极为常见的一个行车特情。但对无人车来说,它的“眼睛”——激光雷达极易被烟雾误导,它需要开动大脑认清方向,才能成功走出雾团。

  让无人车穿越烟雾遮蔽地段,这是一道难关。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百思方得其解”的攻关项目,竟然作为考题出现在“跨越险阻2018”挑战赛上。

  翻看挑战赛《观摩活动手册》,记者留意到,几乎所有考核项目难度都在“水涨船高”,而烟雾遮蔽不过是这届挑战赛增加难度项目的一个缩影。

  打开的不仅是比赛入口,更是军民深度融合的大门

  装备摆放规范有序、参赛队员精神饱满、操作设备专注细心……如果不是展位前竖有标牌,参赛选手上衣印有标识,记者很难分清哪家企业“姓军”,哪家企业“姓民”,哪些是部队科研院所,哪些又是地方高校。

  纵览三届赛事,记者发现,民企参赛比例发生很大变化。从第一届一家没有,到第二届占比38.9%,再到第三届占比达到47.6%。有人说,民企队参赛,跨越的不仅是险阻,更是民企实现自身跨越发展的过程,它们跨越的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一道道沟坎。

  第二个比赛日,记者登上一辆裁判车,跟随一辆参加比赛的无人车前行,强烈的颠簸不时把人从座位上抛起。经过山林区域、砾石路面、泥泞地段、壕沟栅栏等多个区域,也许是路况过于复杂,这辆无人车的新型履带最后脱开。对这家民企参赛队来说,比赛难度明显大了不少。

  赛后,记者问:“民企技术优势并不明显,面对难度如此大的赛事,你们为什么还要踊跃参加?”

  “定位准确。”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军企民企、相关科研院所都需要一个全面开放、协同创新的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优势互补。

  平台应运而生很重要,把这个平台做好做强更重要。

  敞开大门办比赛是一条经验。“没有繁琐流程”“开个介绍信就行”……被采访的民企联络人大多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某民企参赛队高级工程师孙建洲告诉记者:“比赛并没有降低门槛,少的是繁琐流程,要的是企业的硬实力,参赛无人系统的性能就是实力的重要体现。”

  保证比赛公平公正是另一条经验。本届挑战赛的现场副总指挥、总裁判李荣利告诉记者,每届比赛都很重视裁判工作,赛前会编制《任务说明及评分标准》《裁判实施细则》,广泛征询参赛单位意见建议,集中组织裁判员进行专门培训。尤其这一届,为实现精准公平评判,所选裁判员全部拥有硕士学位,赛前绝对禁止进入赛场、赛道,比赛进行全影像实时回传。

  这些方法经验,让民企参赛队直呼“正好需要”。“正好需要”有多需要?参赛队用这个交流平台做什么?效果怎么样?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些问题被一一解答。

  定位与测试。无人系统的性能究竟如何,需要在实战环境中检验。挑战赛选择的赛场,环境往往贴近实战,这给一些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产品,提供了绝佳测试机会。赛场辅助裁判杨恒告诉记者:“这样难得的测试环境,不到万不得已,没有车队会轻易退赛。”有一家民企参赛队今年使用的是国产无人驾驶芯片和国产发动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通过参加比赛,评估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发积累经验。

  定向与补漏。在待考区,一家智能车队的无人车格外抢眼。在第二届挑战赛中,他们车队曾陷入沼泽地、耗时很久。针对问题,他们围绕车辆通过性展开攻关,很快推出两款新车型。他们挑选其中一款无人车参赛,凭着无人车良好的越野性和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这家车队在挑战赛中取得E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展示与联合。赛场上对手,赛场下联手。随着挑战赛影响力增大,不少大企业前来探班,寻找赛场上的“潜力股”。70多岁的老军迷王海泉和他的儿子王先越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在第二届挑战赛上露过脸”,他们就吸引了一家大企业的关注。在这次挑战赛中,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这家大企业的名义再次展示。

  在待考区,记者多次碰到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等国企领导,他们带着技术人员在无人车、无人机前驻足观看,详细询问参赛无人系统装备的性能。对参赛的民营企业来说,产品及服务质量能得到大型军工企业的认可,就意味着很大商机。

  平台契合需求,平台推动融合,平台连着市场。由此来看,“跨越险阻2018”陆上无人系统挑战赛,打开了军民融合的入口大门,更激活了军民深度融合的一池春水。

  “如果对三届挑战赛进行难度评级,那么第一届挑战赛难度为10,第二届难度为20,这届难度就是40-50。”走下赛场,国防科技大学东风猛士队领队孙振平谈起自己的感受。

  事实的确如此。记者在现场看到,同样的“野外战场自主机动与侦察比赛”科目,今年与上一届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本次挑战赛给定的是点到点的大体位置,但地形设置比上一届挑战赛更为复杂。第二届挑战赛上,赛场两侧大多是树林,参照物单一易辨,主路也只有一条。今年的赛场,林地、草地、坡道、河道样样都有,不少路还被阻断,参赛车队根本不知道哪条畅通,不确定性更大。

  为什么这份考题出得如此之难?从《观摩活动手册》列举的挑战赛四大特点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这四个特点分别是“强化需求导向”“拓展技术领域”“促进实战运用”“深度军民融合”。可以说是战场什么样,考场就该什么样。未来战争什么打,考题就该怎么出。考题就是一切向实战聚焦。

  翻看手册材料,记者留意到,从第一届2个组别比赛科目到第二届5个组别比赛科目,再到今年第三届设置了10个组别44个比赛科目。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军地双方亟须跨越的一个个障碍和关口,更是考官们“带着硝烟味儿”对表实战的要求。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本届挑战赛,名称发生了变化——由地面变为陆上。正当记者疑惑之时,在第四个比赛日的现场找到了答案。赛场,一架架无人机先后升空,展开与无人车的自主协同。随着陆军职能的增加,本届挑战赛的比赛领域也进行拓展,由地面装备延伸至陆上装备,无人机现身考场,让考题难度再度加大。这标志着新一轮的跨越已经开始,下一场“军考”的又一重点初露端倪。

  搏出的不仅是排名先后,更是直面挑战、超越自我的勇气

  第二个比赛日上午,沙漠苍狼队的无人车驶入赛道。这是国防科大与某民企联手打造的一款履带式无人车。

  凭着成熟的轮式底盘技术,国防科大的无人车队已经连续两届位列小组前两名。如果这次不做改变,这个车队拿到前三名不成问题。然而,这届比赛,他们选择了改变,不断挑战自己。对此,国防科大某所所长徐昕说:“夺得好名次是好事,但不能总把眼光盯在排名上,而应时刻紧盯未来战场。”

  荣誉可以留存,但一味地迷恋于光环就是故步自封。学会归零,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做到这一点的,不单单是国防科大的无人车队。

  第二个比赛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先锋2队夺得B组亚军。走出赛场,选手刘跃谈得最多的是这次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平台不太适合地形、无人车底盘较低,到电脑两次断电的原因分析,再到采取哪些改进措施争取更好的成绩……直到最后,他都只字未提取得的好成绩。面对记者的再次发问,刘跃浅浅一笑:“不谈荣誉,只说问题。”也许,比起成绩,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是这个团队最本质的初心。

  名列前茅者不忘超越,名次靠后者直面挑战。章浩飞是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雕狼队的联络人。最终,雕狼队获得C组第六名。赛前信心满满,赛后他照样充满信心。他有理由可以这么自信。雕狼队所用的无人机曾在去年的国际机器人挑战赛上,夺得车机协同与自主起降项目的第一名。参赛的全地形车,也在之前经历过多次赛事检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比赛,他发现图传通信是装备最突出的“短板”。他说:“下一步,他们会在变频探测和通信抗干扰方面下功夫,把问题尽早解决,争取下一届比赛能够获得好成绩。”

  像雕狼队这样没拿到好名次的参赛车队还有不少。但是,当记者问及他们下一届挑战赛还会不会参加时,他们的回答相当一致:“一定会来,咱2020年见。”从他们自信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这些为了梦想不断努力的创客们,正以一种奋进的姿态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王社兴)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