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4 09:39:00 来源:解放军画报微信公众号 说两句 分享到:
2018年5月,外国驻华武官代表团到陆军第77集团军某特战旅参观访问。摄影/刘 兵
曾几何时,我军被外界视为一支神秘莫测的部队。
其实,早在1955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原66军第196师便被确定为中国军队开放第一师。但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加上东西方“冷战”正酣,部队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我军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先后有多个单位成为迎外“窗口”部队,涉及不同军种、兵种。40年来,包括多国军政要员在内,一批又一批外宾走入这些部队,近距离观察中国军队建设,了解中国防务理念。从最初的硬气功、刺杀操表演,到后来的装备静态展示,再到如今充满实战气息的人装结合对抗演示,中国军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开“窗口”,展现自信与风采。透过一个个“窗口”部队,中国军队营区建设、装备发展、官兵素质、精神面貌等情况无不得到充分展示,树立起透明、开放的形象。在开放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迎外部队官兵的表现越来越从容,越来越务实。时至今日,打仗需要什么,部队就练什么,迎外场上就展示什么。中国军队真打实备的强军姿态,尽显无遗。
小窗口,大舞台。我军迎外部队的对外交流活动,在军事外交舞台上留下一幅幅生动画面,在共和国对外开放史上写下了精彩篇章!(记者 刘万平)
北京卫戍区某团——
迎外演训场充满实战味
北京卫戍区某团官兵在迎外活动中演示步兵班对抗训练。
6月19日上午,新西兰陆军司令凯利少将一行来到北京卫戍区某团参观。该团官兵以一套实战化课目演示迎接外宾,赢得阵阵掌声。据悉,这是该团官兵第1368次走上迎外演训场。
这个团自上个世纪70年代担负迎外任务以来,紧跟国家和军队建设步伐,先后10余次对迎外课目进行改革,共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展现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上世纪80年代初,该团官兵为前来参观的外宾表演火炮射击。
2007年6月,迎接老挝高级军官代表团访问时,官兵举着靶牌向外宾展示射击成绩。
副团长胡远过是该团土生土长的干部,当兵没多久就开始参加迎外任务,现在又分管外事工作,在迎外场上摸爬滚打了20多个年头,对团队迎外活动的发展变化感触很深。“变化最显著的,是武器装备的发展!”他举例说,过去在迎外活动中开展轻武器实弹射击,官兵要扛着靶牌到观礼台展示射击成绩;前些年,团队推进信息化建设,靶场安装了自动报靶系统,电子屏实时显示射击成绩。
迎外场上,武器装备在更新换代,演示课目也在与时俱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头开钢板、掌劈厚砖等硬气功表演曾是迎外场上的“重头戏”。“这些课目虽然好看,却不科学,训练中容易受伤。”曾担负硬气功表演任务的上士宋韶飞告诉笔者,进入新世纪后,团队着力破除不科学的训法,硬气功表演从迎外场销声匿迹。
上世纪90年代,该团官兵在迎外活动中表演刺杀操。
硬气功表演曾是迎外场上的“重头戏”。
训练紧跟时代发展,迎外演示推陈出新。团长刘洪斌介绍说,近年来,和硬气功一样被淘汰的课目还有刺杀操、迎宾方队展示、军乐队表演等内容。这些课目观赏性有余,实战性不足,与当下部队大抓实战化训练的要求不符,被果断叫停。取而代之的,则是应急分队反恐演练、战斗小组应用射击等充满“战味”的课目。
该团还结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广泛开展“迎外团是不是战斗队”的群众性讨论辨析活动,引导官兵强化练兵打仗意识。同时,他们对迎外工作进行大力改革,精简演示课目,压缩表演人员,增加实战化训练课目演示,叫响“迎外精英争当战场先锋”的口号,着力锤炼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
官兵在迎外活动中进行反恐训练课目演示。
2018年4月27日,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外军学员赴该团参观时,观看迎外军事表演。(摄影/秦 超)
(秦 超 特约记者 张永进 周景红)
责编:李建峰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