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导弹发射车关键时刻“冒泡”了,尴尬遭遇引反思

2017-12-22 08:51: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说两句  分享到:

  有了军工企业助力演训一线,部队装备保障不再是“单打独斗”,这本是军民融合的有益尝试。然而,随着军工企业全面深入演训场,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企业“保姆式”保障模式不仅不利于部队自身保障力量成长,也造成企业技术人员分身乏术、疲于应对。

  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部队与军工企业携手探路——

  深度融合,如何破障前行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才能相互促进,军地一体方能形成合力。着眼使命任务,一线部队提供作战需求和实践环境,在实战实训中检验装备性能,探索装备使用最大效能;军工企业发挥理论和技术优势,第一时间解决部队演训保障难题。军地双方只有坚持资源共享、相互促进,才能有效缩短新装备与战场的“磨合期”。

  有了军工企业助力演训一线,部队装备保障不再是“单打独斗”,这本是军民融合的有益尝试。然而,随着军工企业全面深入演训场,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企业“保姆式”保障模式不仅不利于部队自身保障力量成长,也造成企业技术人员分身乏术、疲于应对。针对这一问题,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部队及相关企业保障单位坚持刀口向内,深刻剖析部队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矛盾与问题,积极沟通协商找准治“症”良药,推动军民融合纵深发展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

  从“单打独斗”到伴随保障——

  “编外战斗员”活跃演训一线

  二级军士长徐志勋是某防空旅公认的技术大拿。在战友眼里,徐志勋是他们的偶像,没有什么装备上的“疑难杂症”能把他难倒。然而,徐志勋技术再厉害,也会遭遇“滑铁卢”。

  故事还要从一次紧急维修经历说起。那次演训中,某新型火炮在加高压时出现无法复位的故障。徐志勋自信满满,主动请缨,带领战友展开攻关。然而几天后,故障问题依然一筹莫展,训练课目被迫推迟。

  没想到,技术大拿出马,依旧没有解决问题。挨了“当头一棒”,徐志勋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人人都会修步枪”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过去的“三板斧”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装备的维修要求。

  对军工企业技术专家来讲,解决这一故障,并不是一件难事。后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某研究院紧急调遣相关技术人员前往。他们发现是一块小电路板出现故障,更换后问题得到解决。

  去年,航空兵某旅在参加全军组织的一次实战演习。一架战机上某型武器出现故障,现场伴随保障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分析和定位,很快判明故障原因。企业技术人员马上更换相应部件,并提出后续解决方案,丝毫没有影响到演练的顺利进行。

  如今,伴随保障的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演训场上各部队的“编外战斗员”,为部队历次演训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来联合作战,装备也要联合保障。“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化战场需求,除了部队自主保障,军工企业人员参与保障是战场打赢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某工厂工程师刘立对记者说,走向战场军工人也是一名“战士”,提升企业的战时伴随保障能力,是他们必须锤炼的过硬本领。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