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解放军第175医院:锻造新时代能打胜仗医院

2017-12-17 14:26:00  来源:新华社  说两句  分享到:

  锻造新时代能打胜仗医院——解放军第175医院全面提高保障打赢能力纪实

  胥金章、高洁、温连英

  初冬时节,闽南山区某地,12台方舱车队呼啸而至。功能舱完成拼装连接,远程会诊车定位搜索,医疗救护分队信息系统快速开启……一座野战医院在45分钟内拔地而起。

  近年来,解放军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第175医院积极探索联战联训联保新模式,卫勤保障能力逐年跃升,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全军应急机动卫勤建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

  铸牢打仗医院之魂

  “筹建创伤外科大楼,聚合颅脑、胸腹及骨关节等创伤专业;建立3至5支前沿复苏手术分队集群,打造完整战创伤救治链;建立聘用制人员训练档案……”2017年新年刚过,医院党委一号文件《建设能打仗医院实施意见》出台。

  当年7月,医院野战医疗队与某合成旅开展火炮伤救治的研究性实验,掌握实战救治的翔实数据,提升急救技能和协同水平;8月,与某陆航旅进行战场搜救、快速输送、紧急救治等课目训练,让战场“红十字”插上翅膀;9月,与某合成营进行联合卫勤训练,前沿复苏手术分队集群部署到战场一线……一次次演练中,卫勤保障链条融入战场。

  “储备家底不如储备战斗力!”医院院长夏挺介绍,医院成立于1948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积淀形成了“死也要把医药送上前线、爬也要把伤员背下火线”的优良传统。

  “这是打仗医院的初心,更是院魂所在!”医院政委杨洪良说,他们把医院战斗历程引入主题教育课堂,梳理出100多个强军故事,打造灵活机动的“教育方舱”,引导医护人员在线受教育、线下当卫士。

  前不久,医院对野战医疗所27个岗位进行补缺,收到官兵和医护人员232份请战书……思战务战,在医院蔚然成风。

  打造战场卫勤尖兵

  盛夏朱日和,沙尘滚滚。

  “跨越-2016·朱日和A”演习中,医院野战医疗队配属“红军”,于夜色中进行42小时不间断转场机动,52名队员在微光条件下演练全要素开设、伪装、批量伤员救治等课目。

  战时出鞘,平时磨刀。医院邀请10多名院校卫勤专家、部队指战员,打造一支“卫勤蓝军”,临机设置各种难局、困局、险局,锤炼极限适应能力。

  2017年6月,“卫勤蓝军”给野战医疗队来了个措手不及。

  闽南山区某地,天刚刚亮,野战医疗队便涌入数十名伤员。汽油弹烧伤、枪弹贯穿伤、失血性休克等,各类伤情复杂,还有“蓝军”混迹伤员中间“下绊子”……队长莫群指挥若定,队员高效配合,最终识破“敌”方诡计,完成紧急救治任务。

  为提高卫勤保障速度,野战医疗队将战储物资箱装化储存、托盘化预置、集装化运输。如今,他们20分钟就能完成集结,30分钟紧急出动,45分钟展开12节医疗方舱。

  为适应战场瞬息多变的伤情处置,医院全面开展骨科、心胸外科、颅脑外科等手术,着力培养能打仗的“全科医生”,不断提高生化、辐射等软杀伤救治训练比重。每年派出10余批医疗队保障重大演训任务,让医护人员随队突击、登舰出海、乘机上天。

  科研课题直抵作战前沿

  前不久,福建某地发生车祸,漳州市第五医院就地对受伤人员展开生命复苏、损伤控制手术,而后紧急送往第175医院。医院急诊科火速接手后,外科、骨科、脑外科等专家联合出击,迅速手术,使伤员转危为安。

  一场生命争夺战的背后,是一条全新的战伤救治链:第175医院根据战伤救治规律,摸索前沿复苏手术分队集群战救模式,利用地方交通伤救护进行实战检验。

  “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如何争夺最佳救治时效?2014年,医院整合急救、普外、骨科、颅脑、心胸等科室力量,成立“野战外科教研室”,瞄准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作战前沿战术战伤快速救治”。

  急诊科主任郁毅刚带领团队登舰艇、钻坦克、乘战机,收集了大批数据,深入了解实战救治需求。与部队共同探讨力量配置和战术运用,将急诊科打造为多功能救治平台,吸纳体系部队卫勤力量和帮带医院,借助日常交通伤急救,锤炼前沿复苏手术人才。

  医院围绕高新武器伤救治、海上救护等重难点课题集智攻关,取得各类科技成果百余项,其中70%的科研立项直接来源于战场需求,80%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战场。

  军字打头,军人第一,军属优先。今年1月19日,陆航某部中队长张浩驾驶直升机不幸以身殉职。得知已有8个月身孕的烈士遗孀林红艳在家待产的消息后,医院主动成立医疗小组和护理小组,全天候为烈士遗腹子顺利出生护航。3月1日10时54分,林红艳顺利分娩,她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