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10:25: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说两句 分享到:
初入军营的新兵总喜欢相互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当兵?”8个大学生的答案惊人的相似——参军报国、锻炼自己。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北京来信
■鲁文帝 张运东
一
十月的蚌埠被秋雨笼罩,一直下个不停。武警蚌埠支队教导大队的营院内,新兵营方向时不时传出高亢的训练呼号。
刚刚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学习习主席回信精神座谈会,阿斯哈尔·努尔太和董旭东就赶回营区。此时,楼道里已经挂起了习主席回信的展板,战友们见他们回来,一个个兴奋地凑过来询问座谈会的情况。而阿斯哈尔的班长看到他,更是高兴,开玩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中了个好彩头!时间不早不晚,3公里体能训练,换衣服,走起!”
还未熟练掌握长跑技巧的阿斯哈尔跑完就容易呕吐,新兵训练虽然痛苦,但他明白这就是他想要的。阿斯哈尔的父亲是一名公安干警,在他2岁时不幸牺牲在反恐一线。阿斯哈尔从小便养成了寡言少语但又坚韧的性格,2015年高考的6个志愿中,他填写了4个法学专业,最终如愿就读了南开大学法学院,只为能向父亲多靠拢一步,用法律手段惩治暴徒。
受父亲的影响,阿斯哈尔从小就有从军报国的愿望,他渴望着能成为像父亲那样顶天立地的英雄。到了部队,面对紧张的训练,他没有一丝畏惧,因为自己早就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就是要直面挑战,锤炼血性!
初入军营的新兵总喜欢相互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当兵?”8个大学生的答案惊人的相似——参军报国、锻炼自己。
如果说阿斯哈尔当兵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那贾岚珺就完全是因为个人对梦想锲而不舍的执着。2015年,16岁的她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年龄小了3个月;2016年,大一结束报名参军, 157厘米的身高比征兵标准矮了1厘米;2017年,经过一年的锻炼终于长到了161厘米。这当兵的经历真可谓一波三折,相当励志。“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感觉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后悔。一次两次没有成功,那就三次,我就是要去当兵。”这个执着的有些固执的姑娘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北部战区陆军直属队服役。
同样是女兵的戴蕊年仅18岁,也是8名新兵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出生于云南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会泽,当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使驻军部队官兵经常出现在戴蕊的家乡。那一个个并不比自己年长多少的解放军战士,是凭着怎样的信念一次次向着灾区逆行而上,又是怎样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疲惫的他们始终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正是这种从小对军人的谜之不解,激发了戴蕊的从军梦,希望亲身一探究竟。
9·18,一个特殊的日子,也是胡一帆开赴军营的日子。现在服役于武警安徽省总队的胡一帆,外公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在胡一帆的印象里,这个拥有30年军龄的老兵很少对自己提起那场战争。2015年,当胡一帆和外公一起收看9·3阅兵电视直播时,看到外公满眼湿润,浑身因激动而难以抑制的颤抖,他才知道外公从未忘却过战争。“一个老兵为自己的国家奉献过青春和热血,单是想到这一点,我便从心底升起对外公的由衷崇敬。”一种想要去当兵,拥有一段军旅青春的冲动由此而生。
二
《当那一天来临》是王晗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每次唱起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她都会感到青春的热血在燃烧。来到陆军第82集团军的第二天晚上,她就在新闻联播中看到习主席回信的消息。那一刻,王晗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真的没想到习主席会给我们回信,特别感动,特别受激励!”
时间回到9月初,一场由南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与8名新报名参军大学生的座谈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副校长从西南联大纪念碑上的834位从军学生名录讲起,讲到习主席5·4讲话精神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再讲到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一段段历史,一幕幕变迁,深深刻入了8名大学生的内心。
那段时间,南开大学全校都在组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主席在农村基层锻炼时那种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参军入伍,在军队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在讨论中,这几名大学生结合自己报名参军的经历你一言我一语,渐渐萌生了以给习主席写信的方式、表达从军报国之志的想法。这一决定当即得到校武装部老师的大力支持,“你们写,我们送!”于是便有了这封《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写给习主席的信》。当时大家并没想到日理万机的习主席会在百忙之中回信,他们只是想通过这封信真实表达自己的志向心声。
王晗的父亲王厚恩是一名现役军人,在新闻中看到习主席的回信后非常激动,当天就打电话到部队。他对女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要以习主席的回信作为自己军旅生涯的指引航标,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之中好好淬炼成长。”父亲还再三叮嘱女儿“要时刻想着怎样当一个好兵,只有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兵,才有资格参与强军梦的实践。”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王晗从小有着很深的军人情结。来到部队,在她眼中,一切既熟悉又陌生,虽然每天做的都是走队列叠被子之类的小事,但她知道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女儿在电话里兴奋地讲述着新兵营的趣事,最后她不忘认真地请父亲放心:“我会珍惜穿上军装的每一分每一秒,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绝不辜负习主席的厚望。”
在得知习主席回信后,胡一帆也在第一时间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外公,并第一次明确表达了想要了解外公战争经历的愿望。很快,胡一帆收到了外公的一封亲笔信,从信中他了解到外公曾参加过被英军士兵称之为“伤心岭”的马良山争夺战,所在部队更是在战斗中被包围长达4天之久。亲眼目睹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战争之惨烈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在信中,胡一帆没有看到一句勉励的话,但他明白,这是外公在用他的参战经历告诉自己,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必须誓死捍卫。爷爷的来信胡一帆反复读了好几遍,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好普通一兵,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践行习主席教诲。”
习主席的回信对于董旭东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是荣耀也是责任。3个多月前,在南开大学的征兵宣传宣讲会上,他这样讲道:“当兵是对是错?不能这么问,小事有对错,大事只论取舍,而参军报国的价值是不能随意衡量的。”当时,他不曾想到,这种积极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状态,收获了一份来自同届兼职辅导员的爱情,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习主席不仅回了信,还对他们的举动给予了高度肯定。
穿上军装才10天的新兵们对于军队已经有了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在北京的座谈会上8名战友再度碰面,眉宇间都有了几分属于军人的英气,大家聊起这些天来所受到的思想上的触动和作风纪律上的挑战,都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自己太过理想化,习主席的来信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在部队踏踏实实练好本领,当个好兵!
三
新兵营是个改头换面创造奇迹的地方,南开大学8名大学生士兵入营半月有余,时间不长,但是变化不小。
初次见到董旭东,那顶武警作训帽已经被掐得挺立平整,绝不比任何一个老兵差,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记得来到军营的第一天,班长熊飞已经把他的被子整齐叠好,线条棱角分明,让他都舍不得打开,当晚竟要和衣而睡。熊飞发现后把他拍醒:“打开吧,别着凉,明天我教你!”班长的寥寥数语给了董旭东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暖。叠被子是他正在挑战的第一关。每次叠被子,董旭东都在细细体会着班长的话:“叠被子,叠的不只是被子的边角线条,还有自己的棱棱角角。”
在军人养成方面转变最大的是主修艺术的贾岚珺。在校期间她天生有种慵懒的气息,不修边幅,东西乱摆乱放,洗澡至少要半小时。现在,在战友们的影响下,只要哨声一响,再喜欢赖床的贾岚珺也能“噌”的一下就起来,“身边的战友都是如此,我绝不能慢半拍。”
胡一帆刚到军营的时候,缺乏时间观念,每次集合都是最后一个到位。班长邱磊非常严格,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刚开始时,他有些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胡一帆发现,班长和自己参过战的外公很像,在他心中优秀已成为一种习惯,没有批评便是表扬。渐渐适应了之后,现在集合时他总是冲在最前列。
要说这8名大学生士兵中最快适应部队的,肯定要数分配到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的蔚晨阳了。当兵前他就是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军姿队列那是没的说。对于新兵营的一切挑战,蔚晨阳早有心理准备。军营的集体生活大大压缩了个人空间,一次班组的环形蛙跳训练,让蔚晨阳察觉了一个自身存在的毛病——个人主义。当兵前,什么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而现在的战斗集体崇尚团结,互帮互助、不离不弃,迫使蔚晨阳认真思索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因入伍前不慎跌伤,李业广是8名新兵中最后一个入营的。9月30日才到北部战区空军第一新训旅报到。看到同班战友行动迅捷,内务卫生和教育训练样样拿得出手,他感到压力不小。但有一天吃完饭,他和战友们靠在一起洗碗,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战友臂膀的刚强有力和彼此之间的团结友爱,这给了李业广一种温暖的力量。在班排长的时时跟进和战友们的帮助下,这个被重点关照的缺课战士进步神速,他已经把当一名优秀侦察兵作为自己强军路上的第一个梦想。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踏着《强军战歌》的铿锵旋律,南开大学的8名大学生士兵正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长。习主席回信中的殷切嘱托在年轻的战士心中如同航标,坚定地指引着方向。在广阔的军营舞台上绽放青春的光彩,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征程中贡献青春的力量,是8名新兵共同的梦想和约定,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坚定脚步书写另一张优秀的人生答卷。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