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18:09:00 来源:新华社 说两句 分享到:
这是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的我国研制的第一架预警机——“空警一号”(2009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发
作为亚洲最大航空珍品荟萃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馆藏270余架飞机、近万件航空文物。我国研制的第一架预警机——“空警一号”,也静静地停在这里。
作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之一,预警机可以远程预警和空中指挥引导。60多年来,预警机已经发展为集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电子侦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空中作战平台。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约300架预警机。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孙晓文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遭到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军机夜袭。在艰苦的夜间拦截作战中,以地面雷达为主的探测、指挥体系上所暴露出的问题急需解决,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山区,存在着大量的雷达盲区。
拥有作为“空中帅府”的预警机,成为我国当时的迫切需求,1969年9月,紧跟当时世界空军装备建设发展潮流,人民空军提出研制空中预警机。根据研制工作被批准的时间,研制中的预警机取代号为“926飞机”。
为避开地面的不利影响,提前发现低空突防的飞机,空中预警机必须携载大型雷达,从空中搜索目标,因而它的载机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装载能力强,以便承载大型雷达天线和容纳电子设备及操纵人员;二是续航性能好,以便执行长时间的空中巡逻任务。
在当时的飞机装备中,空军选择了苏联图-4远程轰炸机。
“在载机上加装预警雷达天线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对飞机总体做出较大的技术修改。”孙晓文说。
由图-4改装的载机,在背部安装7米直径的庞大雷达天线罩和支架系统之后,重量增加5吨,飞机阻力增大30%。科研人员替换了图-4飞机原装发动机,改装国产化发动机,使全机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大。此外,载机的气动外形和结构也被做了修改,进行了大量吹风试验。
1971年6月10日,我国第一架预警机首次试飞成功,并被命名为“空警一号”。
“实际上,‘空警一号’只是将雷达站移到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警机还有较大差距,但对改善当时我国防空能力还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孙晓文说。
在经过近5年试飞后,“空警一号”终因性能不能满足需要,而在1979年停止了研制工作。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而今,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于晓泉 张磊峰)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