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部队整编,单位的无形资产怎么“分家”?

2017-06-15 13:54: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说两句  分享到:

  部队的光荣历史传统,是我军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记录着昨天,启迪着今天,指引着未来。在当前“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进之际,部队历史传统传承工作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有的部队被拆分,单位的无形资产怎么“分家”;有的部队近几年历史有空白,有没有必要花费精力编修;有的部队即将移防,史馆内珍贵的史料、文物如何搬运……

  部队整编如何避免红色基因流失

  ——第83集团军某部改革中传承优良传统微观察之一

  ■康克 马永生 周远

虽然之前就知道部队即将分流,王伟伟却还没顾得上收拾自己的行李。这些天,他一直扎在史馆里。然而,真正明确拆分的最后期限时,王伟伟依然感到时间是那么不够用。

  距离部队整编的时间仅剩几天,这天上午,王伟伟简单列了列,发现手头的工程非常浩大——

  他要对照清单,逐个清点馆藏物资;他要翻阅军史,将集团军所有英模单位和传统精神汇编成册;他要汇总部队历史上出现的每位英模的个人情况,并区分到每个单位;他要对史馆里的数百张展板进行拍摄、留底,按时间、单位分类保存……

  “部队即将整编,我要做的就是提前整理好传统史料,确保一声令下,传统分而不乱。”王伟伟拿着工作清单,一组数字让人震惊:100多个英模个人,100多个英模单位,200多件实物。

  王伟伟是第83集团军某部一名干事,军史专业毕业的他,分配到部队负责军史工作,如今已是第7个年头。再过几天,该部就要整编分流。新的任职命令即将下达,王伟伟要被分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营区。

  “无论我去哪里,走之前都要提前把老单位的传统梳理好。”王伟伟拿着手里正在整理的军史资料说,要不然,就有史料丢失、传统断代的危险。

  翻开单位军史,王伟伟指着上面的一段历史记载告诉记者,这里面是有教训的,有一段往事他至今难以忘怀。

  那年冬天,该部一位老领导回忆起自己经历的一段往事,想看看老单位史馆和史书里是如何讲述的,于是拖着羸弱的身躯来到该部参观军史馆。没承想,史馆里对于那段历史没有记载,翻看史书也是一片空白。

  千里寻根,却发现无迹可寻,老领导虽然没有生气,但难掩心头的失落,黯然离开。

  这让王伟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很快,他找到了史料空缺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部前身——某师主力从西南边陲移防到豫西平原,另外一个团转隶到其他部队。后来,该部在编纂军史时,就将这个团的史料遗忘了,致使很长一段时间该部军史上没有该团的历史。这个团,就是这位老领导的老单位。

  “不能让传统失传,不能让历史断代。”一向喜欢寻根究底的王伟伟找到部领导,请求把这段历史补上。

  为了补全历史,他找了很多老领导、发函致电,去过北京的档案馆,到过南方的纪念馆,遍访以往的老营区。前后历时几个月,王伟伟一直奔走在寻找历史的路上,终于将这段历史补上了。

  “分不好,优良传统不仅会失传,还会造成混乱。”在一份打印出的《英模单位和个人名录》面前,王伟伟停下脚步说,年初,他们统计英模单位和名录,闹出了“笑话”。

  今年1月,该部下发通知,让各单位上报历史上的英模个人。然而,王伟伟统计各单位上报的结果后发现,上报的英模与该部掌握的英模相比,不仅总数不一样,人员也有偏差:有的英模人物好多单位认领,都说是自己单位的,出现了身属多家;有的却无人问津,被人遗忘……

  “这次改革,传统资源分割绝对不能出现这种糊涂账。”王伟伟清楚,如果机关不做好历史传统资源的“分家”,就容易造成混乱。

  在军史馆的办公电脑前,王伟伟打开一份文档,里面汇集了数百个英模单位和个人。每个英模单位的后面,不仅有简要事迹,还有具体隶属的单位。部队分配到哪里,英模继承到哪里,精神传承到哪里,一目了然。

  “这项工作那么重要,上级规定不能是空白吧?”面对记者的疑问,王伟伟说各级对于红色基因的保留,都格外重视。

  这几天,政委杨友斌就要参加中部战区陆军召开的传统建设座谈会,介绍他们的经验做法和矛盾问题,讨论研究红色基因保留、英模烈士归属问题。

  采访结束已是傍晚,走出军史馆,王伟伟满脸自信,史料整理工作再有几天就要完成,很快就会下发到各单位,确保部队整编时传统资源不流失。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