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12:57:00 来源:中国国防报 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军队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跨区演习任务逐年增多,后勤装备保障面临点多、线长的考验。该旅雷达兵在一次任务中遭遇尴尬经历后,总结出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拓宽保障渠道的好办法。
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官兵排除装备故障。 郭超英摄
要让“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空军雷达某旅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保障难题纪事
■唐景嶙 尚宗昌 熊华明
雷达兵,是以雷达为主要装备,获取空中、海上、地面目标情报的兵种,被誉为守卫祖国的“千里眼”。
近年来,随着军队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跨区演习任务逐年增多,后勤装备保障面临点多、线长的考验。该旅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保障难题的新路子,推动部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起运前先与铁路部门对表
2017年5月上旬,该旅即将参加演习的几十台装备、车辆齐聚驻地火车站,迎着席卷而来的沙尘暴,展开了一场铁路应急输送装卸载演练,检验部队快速出动能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演练已由部队“单兵作战”变为军地双方“联合作战”。军代处、铁路部门人员均手握对讲机协同指挥,与部队指挥员一起及时下达各项装卸载指令。军地的密切配合成为部队应急输送的加速器。演练结果显示,装备装卸载速度明显提高,部队出发准备时间比2016年大大缩短。
在2016年的一次铁路输送中,由于缺乏新装备的装载经验,特别是与铁路部门对接不及时,导致铁路机动不仅没有提速,反而比摩托行军梯队晚到10多个小时。
“为什么起运前不与铁路部门对接好?”任务结束后,该旅立即反思,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他们主动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会同军代处建立了联合输送指挥小组,明确了部队输送中三方的职责,并签订了军地合作协议,确保铁路应急输送工作有序展开。
据旅军交运输科负责人介绍,按照军地合作协议,铁路部门定期反馈部队组织输送中的问题,部队根据铁路装载具体标准,详细测量装备尺寸,制定可行的输送计划,并建立双方共享的数据库,便于共同做好输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今年的协调对接会上,铁路部门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往输送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官兵不按程序操作、部队提供装备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在场官兵虽然面红耳赤,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对方合作的诚意。会后,铁路部门还对部队官兵开展了铁路装卸载常识培训。
机动雷达营驾驶员李伟超说起2016年那次尴尬经历,记忆犹新:车队即将到达宿营地时,1台指挥车辆发生故障。
随队车辆维修技师平时只注重维修大型装备车辆,对中小型通用装备车辆仅能排除一般故障,捣鼓半天也没摸着门道,只得去几十公里以外的小镇寻找修理人员。故障排除时,这支庞大的车队被迟滞在高原险路上已达8个小时。
机动任务结束后,该旅保障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通用车辆维护中心,按照“外请专家指导、外送车辆跟修”的思路,依托驻地4家大型汽修厂,建立了联合维修保障模式和联合培育技术人员机制。
上士段海军过去从未接触过通用装备车辆维修,在地方汽修厂师傅的帮带下,很快成为通用装备车辆的维修骨干。仅1年时间,该旅已经具备了7种通用装备车辆的大、中修能力及保养能力。
旅保障部部长胡波说:“过去我们只注重培养大型号特种装备车辆维修人才,在通用装备车辆维修方面既没有经验,更缺少人才。实践证明,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拓宽保障渠道是个好办法。”
装备生产厂家助力战场维修
前不久,该旅组织雷达机动分队展开演练,一支由部队和装备生产厂家组成的联合保障组活跃在演兵场,及时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了装备性能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由于近年来装备更新换代快,部队技师维修能力难以及时跟上,影响了应急抢修效率。“让研发装备的人来搞维修,岂不是事半功倍?”经过磋商协调,该旅与装备生产厂家签订了保障协议,遇有大项任务时,部队和厂家联合奔赴一线遂行保障任务,做到问题咨询有专家、故障修理有技师。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生产厂家为一部新型雷达“体检”,不到半个小时,潜在故障就被顺利排除。某营雷达修理技师李晓杰拿着一个笔记本,不仅详细记录着厂家判断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步骤,还时不时用红笔标注出诸多疑问。李晓杰说,自从部队与厂家建立联合保障机制后,他们便可利用厂家检修装备时机接受现场培训,特别是通过厂家答疑解惑,将笔记本上标注的每个问题,都变成实实在在的维修保障经验。
旅装备技术科科长赵江锋介绍说,以往雷达出现突发故障,部队技师难以解决时,要打电话求助于厂家,即使问题解决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厂家派遣维修力量到演训一线,使前置演训场的配件就增加了50余种,基本满足雷达常见故障更换配件之需,不仅实现了新装备零故障,装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而且缩短了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
责编:徐凤佳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