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 10:10:0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说两句 分享到:
5月中旬,解放军报社领导收到一封感谢信,信是空军某部一名干部寄来的。
信中,他写道:4月17日,解放军报军营观察版刊登了一篇名为《一张转诊单的“联勤之旅”》的报道,讲述了某部战士潘吉在新联勤保障体制下实现跨区转诊救治的暖心故事。这篇“走心”报道,同样走进了他的心——他萌生了也要转诊的念头:从济南的第456医院到南京总医院,带着转诊单,带着病重的爱人——空军某基地的一名上士。
这名干部和他的妻子是谁?他们转诊单的“联勤之旅”顺畅吗?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本报编辑部立即联系记者,深入有关单位采访作者信中提到的负责协调办理转诊事宜的人员,追踪这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一篇报道为“媒”,点燃患病官兵希望 ●热线电话为“桥”,畅通跨区转诊之路
●联勤体制为“基”,充满活力强力托举 ●改革强军为“因”,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转诊单的故事有新篇
—— 追踪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故事再看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红利释放
■熊 刚 杨 晨 特约记者 高 洁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刊登《一张转诊单的“联勤之旅”》报道的版面。
引 子
5月24日清晨,南京,西安门遗址公园内,晨练声声,朝晖遍洒。
穿过古城墙,竹亮步行600多米到超市,挑了几根水灵的黄瓜后急着往回赶。在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南京总医院肾脏科18病区38床,身患肾病的妻子王玉凤正等着他。
“得了这病多数水果都得忌口。她说最近特别想吃这一口。”
在竹亮看来,为妻子买黄瓜的600米,和十多天前的600多公里转诊相比,一样的幸福。
病房的水池旁,他一边洗着黄瓜,一边和记者讲述起这个双军人家庭的转诊故事。
竹亮致本报的感谢信。
作为一个双军人家庭,感受到一名普通官兵也能享受到大病重病的全军优质优先医疗资源服务的便捷,发自内心地感谢感激习主席的改革强军举措,真正让后勤保障改革惠及到每一名官兵!——摘自感谢信
1、说走就走的转诊,咱也试试
4月28日,济南是个好天,窗外的千佛山依稀可见。第456医院的肾脏科病房内,竹亮望向病床上的王玉凤,满眼深情。
透析,惯例的透析……自从今年初查出肾病后,他们忍痛引产掉了4个月的胎儿,血透室成为这个双军人家庭的“常驻地”,沉默也不知什么时候成为夫妻俩最大的“默契”。
15时35分,陪护的竹亮打开手机里的APP,“解放军报融媒体”栏目中的一篇题为《一张转诊单的“联勤之旅”》的文章吸引了他。
点击、阅读、感叹……身为军医的他,在为潘吉感到幸运、为新联勤体制喝彩的同时,目光落在了一旁面容憔悴、在做透析的妻子身上。
试一试能否转诊,这也许是新的希望!
终于,竹亮从他的军校同学、某医院医务处助理员赵磊那里,打听到武汉联勤保障基地的为兵服务24小时热线电话。
“我想回家。”电话还没来得及打,妻子就提出要出院,他没法拒绝……忙完出院已是5月。回到家,看着妻子日渐舒展的脸庞,竹亮感到心底有团火,在逐渐点亮。
责编:李晓波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