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6 11:22: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当地时间3月24日上午,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任务区内的掩体群前,联黎部队司令迈克尔·比尔里将军向中国维和官兵代表授予“司令嘉奖”,表彰他们出色完成掩体修筑任务。
中国维和官兵冒着风沙执行掩体建筑任务。凌 涛摄
“这个掩体确实能拯救我们的生命”
——中国维和部队获联黎部队“司令嘉奖”纪实
“这个掩体很坚固,确实能拯救我们的生命。中国工兵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
当地时间3月24日上午,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任务区内的掩体群前,联黎部队司令迈克尔·比尔里将军向中国维和官兵代表授予“司令嘉奖”,表彰他们出色完成掩体修筑任务。比尔里对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建筑工兵分队队长叶履强说:“我对你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表示感谢,因为这对在场所有人的安全贡献巨大。”
“司令嘉奖”是联黎部队授予维和军人的最高荣誉。中国分队获此殊荣,自然有过硬的理由。
分队受领任务后,由已是第四次赴黎执行维和任务的立体建筑连连长徐正义带队“打头阵”。从工程图纸上看,掩体构造和以往没什么两样,但经验丰富的徐正义还是看出了端倪:这次防爆墙工事尺寸不同,比以往高出近40厘米。防爆墙工事越高,叠加垒成墙体后就越容易膨胀、变形甚至坍塌。
面对难题,徐正义和指导员陈庆波带领技术骨干进行攻关,运用工程力学原理反复论证、试验,最终探索出十字交叉、井字牵连、钢筋贯穿等多种固定方法,并在装填碎石时实施多个防爆墙工事分层、均匀装填。防爆墙工事膨胀变形问题迎刃而解。
架设掩体的拱形钢骨架时,官兵再遇难题。单块钢骨架重达250公斤,架设一个掩体需将8块钢骨架摆放到位、拼扣紧固,尤其在进行微调时,很难将这个重达2000公斤的“庞然大物”精准调整到位。上士曾凌云想到一个“土洋结合”的办法,在钢骨架下面铺设一层直径10厘米的钢管。利用这个装卸自如的“轮椅”,问题顺利解决。改进槽钢架设方法、增设排水系统……类似的创新之举还有很多。
经过100多个工作日的艰苦奋战,官兵最终建成了这个由21个掩体构成、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掩体群。掩体群内配备水、电等生活设施,可向500余人提供安全庇护。
据联黎工程部门介绍,这是目前联黎任务区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防护能力最强的地面掩体。
今年1月,联合国战略评估小组在对联黎军事能力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建筑工兵分队在联黎运用最强大、最专业的工程能力完成了最多的工程保障任务,是联黎主要的防卫建筑和维护力量,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银波 凌涛)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