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解放军巧用3D技术升级导弹模拟训练器

2016-11-29 10:52: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用一枚导弹命中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目标,可能吗?

  第41集团军某团导弹连在最近一次实弹射击中,将这个问号变成了叹号,并刷新了该型导弹实弹射击的最好成绩。

  问其有何秘诀,连长魏星呵呵一笑:“这一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巧用3D技术练出来的。”

  一次不合格暴露的问题

  说起去年年底的实弹射击考核,导弹连官兵至今记忆深刻。

  那次,上级对该连进行实弹射击考核,现场抽取了6名不同兵龄的士官,随机组成3个发射小组,发射3枚实弹。

  此前,为了备战考核,全连官兵在模拟训练器上加班加点训练。魏星还摸索总结出了“极限运动训练法”,即每次完成高强度体能运动后,立即进行导弹模拟训练器训练,从而达到练体能与练心理的有机结合。经过严格训练,全连官兵模拟训练成绩有了很大提升。

  考核开始,四级军士长金谷和下士吴琦首先上场。截获目标、跟踪瞄准、解锁发射……两人配合默契,熟练操作导弹,准确命中目标。考核组随即命令他们互换角色操作,虽然有金谷的现场鼓励和指导,但第一次进行实弹发射的吴琦还是因紧张未能命中目标。随后上场的发射小组也因同一原因未能命中目标。考核组当场判定该连考核成绩不合格。

  为啥模拟器上成绩很好,到了实弹射击却不合格?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考核结果,官兵反思认为,实弹射击是个动态过程,依靠模拟训练器训练则是静态过程,模拟训练器功能落后是考核失利的重要原因……

  一场3D电影带来的启发

  升级模拟训练器,看来势在必行。

  说起革新升级,魏星早有此意,只是囿于人才技术不足,迟迟未果。

  再难也得干。从那以后,魏星白天搞训练,晚上带着训练骨干加班加点搞革新。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可革新攻关仍没有多少进展。

  正当魏星一筹莫展时,一天周末,他陪家人到影院看了一场3D电影。立体多维的视听效果,令人身临其境,这给了他革新 攻关的灵感。

  “3D技术不正是自己苦苦寻求的吗?”那一刻,魏星欣喜若狂,满脑子都是模拟训练器多维演示实弹射击的画面。

  接下来的时间,魏星带着训练骨干查资料、做试验,到院校请教专家教授寻求技术支持。经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对导弹模拟训练器软件进行了升级。升级后,模拟训练器能够立体多维动态演示导弹结构形状、工作过程、作用原理、操作规程、实弹射击等内容,使模拟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化训练要求。

  “以前专业训练需要死记硬背,比较难懂,如今像看3D电影一样形象直观,效果就是不一样!”亲身体验后,吴琦兴奋地说。

  一个新技术带来的升级

  导弹连利用3D技术搞创新,成功对导弹模拟训练器进行升级的消息,在团里不胫而走。

  受此启发,其他连队利用3D技术相继成功对火炮、雷达等主战装备的模拟器进行了革新攻关升级,有的还将此技术运用到了专业课件中。

  该团因势利导,接连下了4步棋:普及新技术知识,开设新技术网页,成立新技术顾问小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系列务实举措,催生了一批创新成果。据团长黄文胜介绍,他们利用3D技术成功革新升级了5种主战装备的模拟训练器,完善了78个专业的训练课件,培养了60余名各专业的金牌射手和技术骨干。

  短 评

  基层创新,要善用“源头活水”

  ■王通化

  提起创新,很多官兵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是,立足本职岗位和专业技术进行战法训法创新、装备器材革新。这些往往被不少官兵视为创新攻关的“底盘”,一旦超出“底盘”便显得捉襟见肘,甚至一筹莫展。基层部队不少创新项目半途夭折,很多便是因为技术力量不足所致。

  第41集团军某团导弹连巧用3D技术的案例启发我们,科研创新尤其是群众性创新活动,不妨多用“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充分借鉴已有技术成果,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创新意图。技术无国界,不分军与民。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不仅是基层创新的有力支撑,还是基层创新的“源头活水”。

  善用“源头活水”,不仅要想得到,还要看得见,更要摸得着。一些单位穷尽人力物力攻关数年后才发现,自己突破的所谓核心技术,人家早就有了。究其因,一是理念所限,没想到借鉴;二是视野所限,没掌握相关信息;三是平台所限,对接不上相关资源。如此看来,不仅广大官兵要学会到新技术的汪洋大海里取一瓢饮,有关部门也要多修渠、广搭桥,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酿出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创新之果。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