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9 09:29: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后勤在强军中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后勤建设发展综述
2016年金秋,我军后勤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习主席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各联勤保障中心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在江海之滨,在南疆红土,在雪域高原,在白山黑水,在中原大地,联勤保障基地和联勤保障中心应运而生,标志着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正式建立,在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制胜之路上迈出关键性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后勤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自觉地看齐追随,坚定落实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后勤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
立起战斗力这把唯一标尺——
实战牵引,保打胜仗能力全面提升
习主席指出,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
全军后勤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和战斗队思想,紧盯现代战争后勤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的特点,以作战需求牵引,以临战姿态准备,以实战尺度检验,呈现出抓备战、保打赢的蓬勃局面。
雄关戈壁起硝烟,大漠砺兵鏖战急。今年7月,东部战区某炮兵旅经过2500余公里立体投送,挺进贺兰山下的古战场,拉开陆军跨区演习战幕。今年跨区及计划训练中的一大亮点,是我军数十支战略战役后勤力量与作战部队一体编成、一体训练、一体导评,同场练指挥、练保障、练协调,探索集成融合,磨砺胜战之刃。
这是全军后勤坚持“仗怎么打后勤就怎么保、兵就怎么练”,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的一个缩影。4年来,全军有数百支后勤力量参加前方演习演练,全面锻炼和检验实战化保障能力。
战争是富于创新的领域。全军后勤紧盯未来信息化战争所需,矢志创新保障模式和手段,不断寻求保障力新的增长点。
2014年9月,我军首次基于信息系统的实兵对抗综合卫勤保障演习在内蒙古草原深处打响:直升机医疗救护队、列车医疗队等13支战役卫勤保障力量各显身手,野战单兵搜救系统、单兵急救包、卫生员急救背囊、装甲救护车等新型救治装备亮相,探索现代战场卫勤保障新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4年来,全军后勤举行30余场野战饮食保障演练,运用饮食前送车等装备打通保障“最后一公里”,野战给养器材实现瘦身减重,新一代作战防护被装、军用食品、军需油料装备和主战装备配套用油体系等“四个新一代”成果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战场保障能力。
与实战化训练相互辉映,备战打赢如箭在弦。2013年11月,全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部署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任务,一切工作向保打胜仗聚焦。
资源配置向实战需求倾斜,经费投入全力保障作战准备,军费结构由维持型向发展型转进,重点增储作战特需、初战急需和战时难以筹措物资。
保障布势向战略方向优化,积极构建既能全军统筹、独立支撑,又能相互支援、相互策应的保障格局,保障枢纽作战支援态势凸显,同时有力服务国家建设。
信息化建设向为战管用迈进,围绕“需求实时感知、资源可视掌控、决心及时准确、配送精确定向、行动全程掌控”目标,军民融合物联网、军人保障标识牌、战场联合搜救等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全军后勤遵照习主席号令,首次成建制独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控任务,6批563名医疗和检测队员奔赴疫区,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目标,为国家和军队争得荣誉,也见证了军队卫勤应急应战能力的全面提升。
坚持优质高效这个鲜明导向——
精准务实,服务管理效能不断增强
后勤以服务为天职。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注意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边防、向基层、向一线倾斜,这是后勤服务管理的方向。
全军后勤确立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服务管理理念,狠抓工作落实,注重末端问效,倾力破解难题,竭诚当好党委的“好管家”、部队的“好娘家”和官兵的“贴心人”。
“经过专家组评估审议,今年你们计划开展的这个建设项目,部分内容论证不够充分,可行性不强,建议对相关延伸项目及消耗性支出作出压减。”这是某部军费预算评审现场的一个镜头。
为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从2013年起,全军后勤创新推行预算专家评审办法,建立由800多名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每年随机遴选专家对重大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评估审核,提出论证审核意见,从源头上提高军费投向投量的科学性。
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4年来,全军深入推行事业部门初审、专家评审、财务审计联审的预算审核模式,探索实行事业经费绩效管理办法,“部队精准报需求、机关足额搞保障”的良性供需机制初步形成。
“标准化是后勤现代化的奠基石,是规范供应管理的调节阀。”据军委后勤保障部有关领导介绍,4年来,全军后勤通过实行消耗数据采集报告制度、搞好分区分类分层需求测算、研发应用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等新举措,探索建立与部队使命任务相衔接、与市场物价变动相适应的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服务管理保障向精确化精细化迈进。
暖人心、稳军心,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
2012年,国家关于军人生活待遇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颁布施行。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保险等制度相继建立完善,有效发挥了“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
涓涓细流暖军营,一系列暖心惠兵的保障政策陆续出台:调整官兵工资津贴标准,调整建立基层岗位、艰苦边远地区等53项津贴补贴,提高全军营连药材和高原部队特需药品供应标准……
深化改革固根基,一系列服务基层的创新举措相继落地:远程医疗系统联通神仙湾、墨脱等偏远地区900多个单位,开展岛屿部队“门对门”配送保障,开展军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下基层、接地气,把军委的关心厚爱送到一线——
2013年冬,原总后勤部31名机关干部到雪域边防一线连点蹲连住班体验疾苦,梳理出11类1300多个保障难题“清单”,报经军委批准,列入计划一揽子解决。次年又派出32人赴内蒙古边防一线连点调研,倾听官兵呼声,安排700余项建设任务。
驻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部队官兵吸上氧,2183个保温菜窖落户“三北”地区和西藏边防……日前,记者踏访红其拉甫、神仙湾等艰苦边远一线连队,只见连队通上了车、用上了电、喝上了放心水,官兵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洋溢着幸福。
责编:刘鹏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