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军事 > 中国军情

投稿:ygjs@cnr.cn
联系我们:010-56807231

《烈士公祭办法》颁布两周年 落实怎么样?

2016-03-20 08:44:00  来源:解放军报  说两句  分享到:

  高擎法治之剑 唱响英雄赞歌

  ——《烈士公祭办法》颁布两周年之际军地采访录

  春风和煦,万物复苏,九州又将迎清明。

  两年前的3月31日,民政部正式公布《烈士公祭办法》,首次明确了公祭活动的主体、时间、场所、参加人员以及具体程序等,规定清明节、国庆节或重要纪念日期间应当举行烈士公祭活动。

  让英烈得到敬重和褒奖,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构建了以《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公祭办法》等法规政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如何落实好相关法规制度,在社会上营造追思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在军地有关部门展开采访。

  不能忘却的纪念

  【访谈实录】

  记者:近年来,有的地方将烈士陵园开发成商业墓地,有的部门组织纪念活动突出商业目的,有的单位将祭扫烈士陵园搞成“春游”活动,嬉戏打闹……凡此种种,让人心痛。有人说,墓地是思考人生的最好地方。作为军人,不惜抛家舍业,不怕断头流血,他们为国捐躯,决不能被后人遗忘。上述所举虽是个别行为,但让烈士英魂怎能安宁?让热血军人怎能心安?

  杨学伦(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犹有国人怀旧德,一腔热血祭先人”。铭记历史,祭奠英烈,是我辈也是后辈的责任。当我们享受和平生活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每当清明时节,或一人,或一家,或一校,前往烈士墓地祭奠,这是真切的缅怀,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没有壮烈的牺牲,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革命烈士的鲜血。这是永远的痛,也是永远的荣耀,我们绝不能忘记!

  一直以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取得明显社会效果。无论是祭扫烈士陵园还是参观纪念场馆,无论是碑前献一束鲜花还是坟旁种一棵松柏,每一次缅怀,都表达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哀思;每一次祭奠,都能让我们在革命先烈丰饶的精神土壤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烈士公祭活动不经常、不规范、不庄重等问题目前还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念活动的整体效果;在不少人心中,对于革命烈士,对于历史传统,已经失去本该有的敬畏、敬仰与尊重。

  守护历史,就是守护未来。忘记昨天,如何走向明天?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必须懂得尊重英雄先烈、善于用英烈事迹强根固本、教化子孙。我们以国家法规的形式规范烈士祭奠仪式,就是要汇聚起社会各界的共识,守护并涵养我们民族珍重理想信念、珍重历史真实的精神家园,迎来情感和信仰的双重回归,要让人们看到:为祖国和人民做出牺牲的人,祖国和人民永远记着他们、怀念他们,永远视他们为丰碑和榜样。

  【新闻故事】

  在安徽省怀远县,两条乡间小路的交叉口处,有一座坟。

  那一年,鬼子进村扫荡,一支八路军队伍挡在了村口。经过半日激战,鬼子被打跑了,八路军队伍也被打散了。等到枪停硝烟散,田野归于沉寂,村民们四下找寻,收殓了两具烈士遗体和一具白马遗骸。因为烈士姓名无法查证,合葬在一处的烈士和战马没有墓碑,只留下一个坟包,村民称之“白马坟”。

  每逢春节、清明这些祭祀祖先的日子,“白马坟”前最是热闹。十里八村的人们总会来到这里,烧上一些纸钱,点燃一挂鞭炮。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常常围着老人问:“这是谁家的先辈?为啥大家都来祭拜?”

  每到这个时候,老人们便会流着泪讲起当年的故事,郑重地对孩子们说:“是他们救了我们大家!这些年,他们埋葬在这里,就是我们全村人的先辈,我们世世代代都要为他们烧香、上坟!”

  时间流逝。如今,经历过当年往事的老人们虽然多已不在,但祭奠“白马坟”的乡俗却一直延续了下来。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个当年的小坟包如今已被修葺整理,成为当地学校的爱国教育基地。虽然依旧没有墓碑铭文,但孩子们喜欢来到这里,在烈士坟前鞠躬敬礼,献上自己采撷来的野花野果,齐唱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聆听老师深情讲述先烈故事……

责编:宋道玉

参与讨论

我想说